今天是

第四章 灌溉设施

第四节 塘堰

塘、堰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民国9年《潜山县志》载有塘堰、陂、塥、塝、涧共49处,其中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就有43处。民国35年(1946年),全县新建和整修塘83口,堰12座,灌溉效益为8930亩。据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塘15445口(其中蓄水达1万立方米的大塘15口),总蓄水量为89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13.41万亩;堰3181座,灌溉面积为6.96万亩。
建国后,塘、堰得到了发展。到1958年冬,塘增加到17748口,比建国前增加15%,其中蓄水达1万立方米的大塘94口,为建国前的6.27倍;堰增加到7235座,为建国前3.2倍。此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转向兴建水库,塘堰主要是维修加固。据1973年全县水利工程大检查时统计,塘堰总数为23558处,比1958年的24983处减少1425处,减少了9.43%;但蓄水量达1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塘发展到666口,比1958年的94口多572口,增加6.1倍。塘堰总蓄水量为4127.77万立方米。
上一篇:第三节 机电灌溉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