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文物

第四节 其他文物故址

一、马道岗古墓群
余井区境内,东起青楼乡丁瓜形,西至余井乡东山村皖河畔,北抵文治、万丰村,南到怀宁县小市乡、三祝乡境,在长约15里、宽约3公里的一片狭长丘陵地带中,散布着无数古墓冢。今人以其古墓较密集地马道岗为代表,泛称为马道岗古墓群。此墓群遭破坏已久,被盗挖痕迹至今可见。1986年4—5月,在文物走私团伙重金诱惑下,发生了当地农民大规模盗墓事件;破坏古墓323冢,盗窃各类文物257件。被盗的大部分是汉墓,追回的文物中有青铜镜84件,灶圈、罐、碗等陶器66件,铁器21件,铜器24件,均为汉代文物。对盗墓事件,县政府已做严肃处理。
二、彰法山古墓群
近年来,县城机关、居民户和当地农户兴建住宅,相继在彰法山上发现古墓群。东起彭岭,经县茶场,西抵太平塔,曲长7.5公里,宽4公里,其间古墓垒垒。现在,县文物管理所清理了战国墓2座,汉墓8座。其中战国墓“1”号出土器物有:彩绘陶豆2只,彩绘陶壶2只,彩绘鼎2只,盂2只,青铜剑1把,有尊有柄戈1件;另有陶质冥器多件,彭岭西汉“4”号墓出土器物有:彩绘陶壶鼎2只,彩绘陶敦2只,彩绘漆耳杯、漆盘、漆奁、木桶、竹笥、竹席、铜镜、泥质半两冥钱、泥金饼等计80余件。
三、万涧古戏楼
古戏楼在万涧杨氏宗祠前厅上,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及民国3年(1914年)曾两度整修。“文革”中破坏了部分木雕及坊板,今为县内唯一基本格局完整的古戏楼。该戏楼为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质藻井,绘有花纹;台前楹柱、横梁、坊板、栏杆、天花以及后台木门,均有彩绘雕刻,其图案有龙、凤、鲤鱼、花鸟、禽兽等等,精致逼真。(参见本志《文化》章)。
四、焦仲卿故里
汉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记述了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其爱妻刘兰芝的悲痛故事。时庐江郡治即今潜山县治,故事发生地由“小吏港”或“焦吏港”逐步变音为“小市港”。民国9年《县志》还记述“小吏港”为本县市镇:“小吏港镇,县南十五里,怀宁接壤,商货以竹簟为大宗”。今小市港已属怀宁县辖,而焦仲卿故里焦家畈仍属潜山县境;但两地仅隔一皖水,东西相对。按今行政区划,原焦仲卿家园在梅城乡河湾村境内。1800余年,其地一直以焦家畈为名。
五、唐安乐县、梅城县、皖阳县、皖城县的故城址
《新唐书地理志》:“怀宁,上。武德五年(622年),析置皖城、安乐、梅城、皖阳四县,是年,省安乐。七年(624年),省皖城、梅城、皖阳。”四县废省后,仍为一个怀宁县。
此四县建置,为时短暂,但北宋太平兴国间(976—984年),曾知舒州的乐史在其《太平寰宇记》中却记述了该四县故城址所在:“废安乐城,在县南二十里。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在古城内。”“废梅城县城,在县北七十里”。“废皖阳城,在县北二十二里。以城在水北,故曰皖阳”。“废皖城在古逢龙城内”。按《魏志》:“臧霸讨吴将韩当,当引兵逆战于逢龙,即此地。其城居皖水之北,遂号为皖城。废城壕堑,今尚依然”。
唐武德析县时和宋太平兴国著《寰宇记》时的舒州怀宁县城址,即今潜山县城址(或是在此附近),其所谓“县南”、“县北”几里,大致皆可按今日县城辨其方向,计其里程,则4县之古城址今仍属本县辖境。近在文物普查中发现:
“县南二十里”,河镇乡古城山古砖瓦片甚多,且离“薛家岗文化”遗址仅里许,或即“在古城内”的安乐县城。
“县北二十二里。以城在水北,故曰皖阳”。则今余井柴阁村蟹子夹处有一平坦冈峦,遍山古残砖碎瓦,乡民传说此地曾筑城池,且紧傍皖水之北,应即是皖阳城故址。
以“县北七十里”计,今塔畈乡体元附近有较多古代城墙砖屑,或即为梅城县城址。
皖城县城,《寰宇记》未说在县之几里,仅说“其城居皖水北,遂号为皖城。废城壕堑,今尚依然”。今潜山城史籍历称“皖城”,宋、明间多次修葺,且地处今潜水(宋称皖水)之北。因认为,唐皖城县城即今潜山县城。
上一篇:第三节 馆藏文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