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新中国建立前,县境私人创办的有影响的小型工业有枞阳镇永茂米厂、人和油坊、泰昌锅厂及汤沟镇中和炉铺等。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实行领导和管理。1950——1954年,手工业、小型工业,由县供销社主管。1954年11月,县人民政府内设手工业管理科。1955年11月,成立县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和工交科。1958年,为适应大办工业的形势,县先后成立了工业、轻工业、交通、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等局。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精简管理机构,业务纳入工业局;县轻工业局易名为手工业管理局,恢复县手工业联社。1963年4月,机构进一步精简,县工业、交通两局合并成立工交科。“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体制被打乱。1967年4月,县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下设工交小组。1971年9月,成立工业、轻工业两个局。1977年,再度恢复县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联社。1982年,撤销了县工业局,成立了县经济委员会。1984年5月,其业务管理归县经委。1989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84个,其中县属企业29个、城镇企业6个、乡办企业125个,从业人员2978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02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