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简称省民革)筹建于1950年3月,当时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分部筹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余亚农(原国民党34军89师师长、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指挥)、李荣康(又名李海,原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机要秘书)等人相继在安徽合肥成立民革小组,从事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迎接解放大军渡江的地下活动。1954年6月,在合肥召开全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民革安徽省委员会,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亚农,副主任委员朱子帆。
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民革的主要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围绕各个时期中心任务,对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联系人士系指与原国民党有一定历史渊源关系或与民革有联系,还未参加民革组织的人士。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工作,组织他们参加了诸如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政治运动,以及“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增产节约、思想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各项政治运动。
省民革自1950年筹建至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前,共有党员878人。此后,因受到“左”的影响,民革工作出现了曲折。在“反右”运动中有123人被错划为右派,176人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或因其它问题遭受刑事处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民革党员人数减少至571人,组织陷于“瘫痪”,工作被迫中断。
1977年,省民革恢复活动时,党员人数仅有486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省民革党员中的冤假错案基本上得到了平反纠正,加上新吸收的党员,至1980年5月,民革安徽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党员人数为510人。民革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解脱了多年“左”的思想影响,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并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继续努力。民革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确定了“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的工作方针。省民革认真贯彻两次大会的决定,一方面鼓励和推动全体党员作好本职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
1989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省民革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并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安徽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发挥了参政党的作用。
为发挥民革的智力优势,民革安徽省各级组织在鼓励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咨询服务和经济技术开发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民革各级组织还根据民革党员同台港澳及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寓于经济文化活动之中。1989年至1992年,经民革组织介绍或经民革党员牵线搭桥,来皖从事经贸业务的台湾省商人共有80多人次,洽谈项目68个,签订意向书23项;此外,还联系台湾旅游团队前来黄山观光50余次,增进了台胞对大陆的了解和山川风光的热爱及两岸同胞的感情交流。
省民革把为党员中的“三胞”(台胞、侨胞、港澳同胞)亲属服务作为海外联谊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为12人找到在外亲友,11人已回大陆探亲;帮助落实政策21例;登门来访和来信咨询也得到满意答复。为此,受到“三胞”的赞扬和信任,扩大了民革的社会影响。1991年特大水灾,民革安徽省广大党员为国分忧,奉献爱心,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送医送药,为恢复灾区工农业生产提供咨询服务,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全省各地民革组织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截至1992年,还兴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校18所,累计结业学员25234人。多所学校被连续评为先进办学单位。此外,还建立咨询服务机构9所,仅建筑设计一项即完成90多项设计项目,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1984年在省民革主持下,省民革与省商业厅、黄山市(现为黄山市黄山区)等单位共同创建黄山龙裔公墓,为台、港、澳同胞及异国华裔提供了落叶归根之地,这项工作,对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民革自在安徽建立组织至1992年,先后建有合肥、芜湖、蚌埠、安庆、黄山、马鞍山、淮南、铜陵、淮北、阜阳10个市委会,22个省直支部。1992年9月,民革安徽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换届改选,省民革增加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并具有较高层次、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新人,在新老合作和交替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
第一节组织机构一、省民革机构沿革民革安徽省委会隶属于民革中央领导,同时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具体指导和帮助部门是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
1950年3月,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在皖南芜湖成立。由民革中央选派余亚农、朱子帆、王心臬(贯之)、焦鸣鸾、周筱珊5人为筹委委员。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召集人为余亚农,副召集人朱子帆;筹委会下设秘书组,组长由焦鸣鸾兼;登记组,组长由周筱珊兼;审查组,组长由朱子帆兼;宣传教育组,组长由王贯之兼。初期无专职人员,至年底专职人员逐渐增至3人。
1952年,中共安徽省委建立后,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于1952年6月迁到合肥前大街66号民革合肥支部筹委会内办公,不久,民革合肥支部筹委会撤并到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1953年底,合肥前大街要拓宽修建长江路,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又迁于洗马塘巷30号(即现在的舒城路11号)办公。编制由1952年的9人增至11人。
1954年6月,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亚农,副主任委员朱子帆,秘书组代理组长谢汝昌,编制15人。
1956年3月,民革安徽省委会学习委员会成立。5月成立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
1957年2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亚农,副主任委员朱子帆,秘书长王贯之,下设秘书、组织、宣传3个处,机关编制16人。
同年,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组。
1958年10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亚农,副主任委员戴戟、朱子帆、焦鸣鸾,秘书长王贯之。
1962年9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戴戟,副主任委员朱子帆、王贯之,秘书长由王贯之兼,副秘书长杜训臣、谢汝昌。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安徽民革被迫停止工作,民革党员遭受打击、迫害,组织陷于瘫痪。
1977年11月,民革安徽省委会机关恢复工作,成立民革安徽省临时领导小组,由刘儒林、郭坚、黄伯亮、冯宏谦、杜庸5人组成,刘儒林为组长,有办事人员4人。1979年12月,增补陈天任、高汉为领导小组成员。
1980年5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景素、副主任委员陈天任、郭坚。下设对台工作委员会、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和秘书、组织、宣传3个处。编制16人。1982年9月,民革安徽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刘一平为民革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
1984年8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一平,副主任委员陈天任、郭坚、贾成功、金平,秘书长刘治元。改对台工作委员会为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四化”服务工作委员会。1987年12月,民革安徽省六届四次全会增选丁士匡为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委。
1988年6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一平,副主任委员陈天任、丁士匡、贾成功、金平,并设立了执行组,组长丁士匡,副组长刘治元。
1989年6月,民革安徽省委会成立妇女工作委员会。
1992年9月,选出民革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景仁,副主任委员丁士匡、贾成功、金平、林鹤松(驻会),秘书长戴国庆,编制23人,其内设机构见图2—1—1。

图2—1—11992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机构图
二、民革安徽省历届委员会及主要领导人
〔民革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1954年6月~1957年2月)〕
主任委员:余亚农
副主任委员:朱子帆
常务委员:余亚农朱子帆杜训臣余立奎朱遂
〔民革安徽省第二届委员会(1957年2月~1958年10月)〕
主任委员:余亚农
副主任委员:朱子帆
常务委员:余亚农戴戟朱子帆刘儒林杜训臣吕荫南王贯之
秘书长:王贯之
〔民革安徽省第三届委员会(1958年10月~1962年9月)〕
主任委员:余亚农
副主任委员:戴戟朱子帆焦鸣銮
常务委员:余亚农戴戟朱子帆焦鸣銮王贯之杜训臣刘儒林
秘书长:王贯之
〔民革安徽省第四届委员会(1962年9月~1966年7月)〕
主任委员:戴戟
副主任委员:朱子帆焦鸣銮王贯之
常务委员:戴戟朱子帆焦鸣銮王贯之杜训臣刘儒林王修恺周树德谢汝昌
秘书长:王贯之(兼)
副秘书长:杜训臣谢汝昌
〔民革安徽省委员会领导小组(1977年11月~1980年5月)〕
组长:刘儒林
组员:刘儒林郭坚黄伯亮冯宏谦杜庸陈天任(1979.12增补)高汉(1979.12增补)
〔民革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1980年5月~1984年8月)〕
主任委员:刘景素
副主任委员:陈天任郭坚
常务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冯宏谦刘景素孙靖松(女)陈天任陈家祥陈岐山杜庸张德流郭坚黄伯亮蒋厚坤
秘书长:刘治元
〔民革安徽省第六届委员会(1984年8月~1988年6月)〕
主任委员:刘一平
副主任委员:陈天任郭坚金平贾成功丁士匡(1987年12月22日增选)
常务委员:刘一平陈天任郭坚贾成功丁士匡金平刘治元朱明陈岐山黄伯亮冯宏谦方诚方佩元(女)孙靖松(女)吴之逊吴孟复蒋厚坤赵贤瑞
秘书长:刘治元
〔民革安徽省第七届委员会(1988年6月~1992年9月)〕
主任委员:刘一平
副主任委员:陈天任丁士匡贾成功金平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士匡方佩元(女)刘一平刘治元许渝子(女)陈天任陈崇智金平吴孟复赵贤瑞贾成功高泳田蒋厚坤戴国庆
执行组1988年7月,民革安徽省第七届委员会决定不设秘书长,成立执行组。执行组系常委会的执行机构,1988年7月成立,1990年3月撤销。组长:丁士匡
副组长:刘治元
组员:高泳田戴国庆许渝子(女)
〔民革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1992年9月~1997年6月)〕
主任委员:钱景仁
副主任委员:丁士匡贾成功金平林鹤松(主持省委会日常工作)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士匡方佩元(女)田岳华许渝子(女)花蓓(女)张跃余一谦金平林鹤松贾成功高泳田钱景仁蒋厚坤戴国庆程伯孚徐登元(1994年1月增选)宁义南疏开生(1996年12月增选)
三、市委会及基层组织
〔市委会〕
民革合肥市委会:1950年3月,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在皖南(芜湖)成立时,为推进皖北地区民革工作,决定在合肥建立民革合肥支部筹备委员会,召集人由省分部筹委会召集人余亚农兼。6月28日,民革合肥支部筹备委员会成立。1952年6月底,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迁至合肥,民革合肥支部筹委会撤销,其工作由省分部筹委会兼办。1959年6月14日,民革合肥市召开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合肥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宏谦,党员人数为56人。
民革蚌埠市委会:1951年1月,民革蚌埠市支部筹委会成立,召集人为陈天任。1954年6月14日,召开民革蚌埠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蚌埠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天任,党员人数为99人。
民革芜湖市委会:1952年7月,民革芜湖市支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焦鸣銮为筹委会负责人,党员人数为91人。1954年4月,经民革芜湖市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芜湖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次权,党员人数为143人。
民革黄山市委会:1951年8月,民革屯溪小组成立,组长叶秀峰,党员人数10人。1953年3月,民革屯溪市支部筹备委员会成立。孙友樵为筹委会负责人。1957年6月,民革屯溪市委会成立,主任委员孙友樵。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1989年元月民革黄山市委会成立。
民革安庆市委会:1951年7月,安庆市成立民革支部筹备委员会,负责人为周筱山;1955年5月,民革安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安庆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筱山。
民革马鞍山市委会:1962年7月,马鞍山市成立民革学习小组,组长牧宏业;1981年9月26日,民革马鞍山支部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民革马鞍山市第一届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陆申甫;1985年7月,民革马鞍山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马鞍山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陆申甫。
民革淮南市委会:1984年4月11日,民革淮南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淮南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崇智。
民革阜阳市委会:1989年9月30日,民革阜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阜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邵春起。
民革铜陵市委会:1988年11月29日,民革铜陵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铜陵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方佩元。
民革淮北市委会:1990年11月23日,民革淮北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淮北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登元。
〔省委直属基层组织(即省直支部)〕
民革六安支部:1982年3月9日成立,主任委员王国章。
民革巢湖支部:1985年4月20日成立,主任委员陈保宁。
民革滁州支部:1986年9月13日成立,主任委员淦靖南。
民革凤阳支部:1986年10月7日成立,主任委员邵行中。
民革宿州支部:1987年11月19日成立,主任委员蔡传薪。
民革宣州支部:1989年5月10日成立,主任委员吴立。
1950年至1992年,民革安徽省在合肥还相继建立了15个民革省直支部。有民革省委机关支部、省商业厅支部、省财政厅支部、省工商银行支部、省卫生厅支部、省农科院支部、省政协支部、省交通厅支部、合肥工业大学支部、省体委支部、安徽大学支部、安徽医科大学支部、安徽省艺术学校支部、安徽农业大学支部、中国科技大学支部。
民革安徽省党员人数表
表2—1—1(1992年)


下一篇:第二节 代表大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