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源
电厂发电合肥进行发供电生产,始于民国12年,时生产单位是民营合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所辖发电厂。装机50千瓦,采用德制100马力柴油机带动发电。民国27年合肥沦陷后,该电厂为日军侵占。民国33年,日军将发供电设备掳掠一空,将电厂毁为废墟。
民国35年,安徽省建设厅于洪家花园装机建厂。初装机15千瓦,采用15马力柴油机带动发电。次年6月,实行官商合办电厂,装机160千瓦,采用225马力柴油机带动发电。
1949年11月,皖北行署在修复原洪家花园处发电厂,恢复发供电后,又增装发电机406千瓦和1台600马力柴油机,电压由原2.3千伏提高到3.3千伏。1954年,该电厂设备调往宿县,遂停止发电生产。
1960年4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在北郊李槽坊兴建合肥发电厂。计划建设规模为安装2.5万千瓦和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台。1961年缓建,1965年复建,2台机组分别于1968年10月和1969年9月先后建成投产发电。电能以35千伏及110千伏级电压联入电网。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采用由各用电户集资办法,吸收资金1亿元,于合肥电厂扩建1台12.5万千瓦发电机,此项工程于1985年6月动工,计划于1987年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7亿千瓦时。
列车发电1959年,为缓解供电不足问题,合肥供电所租用水电部列车电业局第十二列车电站,日发供电9.6万千瓦时,成为合肥电力工业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列车电站。该站自1959年11月开始发电起,至1960年10月停止发电,累计发电2400万千瓦时。
余热发电1984年11月,合肥化工厂安装1500千瓦发电机1台,利用锅炉热能发电,年发电量可达800万千瓦时。1985年,合肥纺织工业公司动工兴建合肥纺织热电厂。国家投资1630万元,企业自筹350万元。该热电站建成后,将煤~蒸汽一次性能源,转换为煤~蒸汽~发电二次性能源,年增加发电量4353万千瓦时。
合肥市辖县乡镇电厂情况简表

外来电源
合肥引用外来电源,既有火电,亦有水电。火电电源来自淮南发电厂。引用时间始于1951年9月。输电线路为110千伏。1972~1984年,相继增设220千伏输电线路3条,使淮南发电厂送达合肥的火力电源输电线路达到4条,极大地改善了合肥电力供应状况。
1956年佛子岭水电站建成发电后,合肥引用外来电源始增加水电。1958~1959年,梅山和响洪甸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佛子岭、梅山、响洪甸3座水电站的电力,通过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汇集六安开关站,然后经六~合一、二回线送达合肥,加强了合肥的供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