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七节 广告管理

1965年前,合肥市的广告经营单位仅有3户,对其经营审核及管理由省商业厅广告科负责。常见的广告有交通广告、报纸广告、商品陈列广告和路牌广告等。
1966~1976年,多数广告被当作“四旧”和“资本主义的产物”而遭到禁止,代之以一片“红海洋”式的政治口号和标语,橱窗陈列千篇一律。
80年代初,合肥市恢复了广告经营。这一时期,市工商局将广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广告经营单位的清理整顿方面,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1982年4月,市工商局派员调查了合肥地区的广告宣传和经营情况,发现主要存在“虚”和“多”的问题。一些企业急于推销产品,通过路牌、报纸、广播把本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吹嘘成“名牌”、“优质”;只要企业给钱,广告经营单位就为其刊播广告。全市广告经营单位有74户,其中广告公司3户、广播电台2户、电视台l户、霓虹灯厂2户、报纸9户、影剧院19户、各种期刊38户。在这些单位中,专营广告的有4户,兼营广告的有33户,代营广告的有1户。9月,市工商局牵头建立了合肥地区广告整顿领导小组。该小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组织广告经营单位采取自查和互查的方式分三批进行清理整顿。整顿结束后,批准安徽省广告公司、省外贸广告公司、合肥市广告公司、安徽日报社、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合肥晚报社、安徽省博物馆工艺厂(兼营霓虹灯)、合肥市霓虹灯厂、长丰县广播事业局和《戏剧界》、《安徽文学》、《希望》、《江淮文艺》、《科苑》、《清明》杂志社等18户为广告专(兼)营单位。至此,广告经营混乱现象显著改变,多数广告经营单位建立了专业队伍,改善了经营管理。1983年,18户广告经(兼)营单位共有广告专业人员51名、管理人员27名、业务人员33名;年营业额达156.25万元。1984年1~9月,合肥地区广告违例案件有所抬头,比1983年上升82%。少数人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图谋不义之财,有的报刊作失实广告宣传,少数单位为了赚钱搞不正当的“回扣”和酬劳费,以广告名义开展赞助活动,谋取利益。1984年11月,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合肥市工商管理部门抽查了25家广告经营单位。抽查结果表明:多数专(兼)营单位能够依法办事,发挥广告宣传在沟通产销、活跃经济、开拓市场和指导消费等方面的作用;部分经营单位未建立广告审查制度,刊播广告仅凭一份稿件,不论有无证明,也不查问。有一报社和电台刊播山西夏县传授煤油洒孵小鸡广告称“收费30元,自带鸡蛋10只,在本市有教员传授,包教包会”。结果前往报名学习的许多人只得到2张讲义,待第二天去学习时,“教员”已溜之大吉。在某新闻单位竟发生以“香宝子”(野草)假称日本良种“洋姑娘”(水果类)的荒唐广告。市工商局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了《各类广告审查的有关规定》,对经济、文化、教育、医药广告和外地申请推销产品广告的审查方法作了补充。1985年6月,作出《关于个体户申请广告制作的暂行规定》,规定个体广告经营者只能承办制作,不准发布,不能代理或中转牟利;具备承办广告制作条件的个体户,经所在工商分局(县局)登记审核,上报市局批准,才能领到营业执照。
1985年9月,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颁布了《合肥市户外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和《合肥市张贴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户外广告和张贴广告的管理。市工商局在加强对广告经营单位监督管理的同时,变单纯的检查、罚没为辅导和服务,帮助广告专(兼)营单位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广告制作刊播水平,促进横向联系,扩大广告宣传效果。年底,合肥市广告专(兼)营单位发展到43户,从业人员378名。广告媒介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路牌、霓虹灯、灯箱以及流动车辆等,年营业额达938.1万元。
合肥市广告经营情况表
(1983~1985)

附:虚假广告案例
一、1985年6月,市工商局配合郊区工商分局查获一起所谓“安徽省合肥市美术油漆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为首的许某,是个手艺水平一般的油漆工。为了达到诈骗的目的,他在安徽印染厂知青印刷厂印制了大量的招生广告,并雇人在全省各地张贴,吹嘘由其开办的培训班为“高级油漆培训班”,胡诌其技术从上海引进,技术全面,绝对竞争等等,还在培训班前冠以“安徽省合肥市”作标牌。此广告张贴不久,即招来学员24名,涉及3个省11个县(市)。仅开课几天,由于他腹中空空,根本教不出什么名堂,故学员深感上当受骗,纷纷提出质询,要求退学;不少人还前往工商管理部门告状。市工商管理部门在立案查明案情后,对其作了处理:1.责成安徽印染厂知青印刷厂登报认错,消除影响;2.没收许某骗取的全部钱款,退还学员学费;3.许某本人作深刻检查,保证不再重犯。
二、《合肥晚报》于1985年7月19日发布金花百货商店开张广告。此广告称:本店经营上海产双缸洗衣机和进口、国产彩电。不少居民见报后,于当夜11时就前往排队。谁知次日该店开张时,货架上竟不见一架彩电。刹时间购货和围观者达200余人,纷纷指责商店骗人,直到工商、公安部门派人劝阻才告平息。市工商局在查清情况后,立即通报全市,点名批评有关单位,以消除其恶劣影响。
上一篇:第六节 商标管理
下一篇:第一节 管理机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