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科技交流与普及

第二节 成果推广与应用

1978年,合肥市开始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工作。全市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科学大会奖的28项科技成果,已推广和应用的有20项,占71.4%,其中全国推广的有E型叶轮、球绞式铰接通道车、SWC—A数字粮温巡回检测仪3种;直接投产有江淮—500型拖拉机、UZ4M白噪声测试仪、SJ3—双踪记忆示波器、0.6立方米全液压低比压挖掘机、IWFL—F15L单路稳定公流阀等10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新工艺有黄牛面革酶脱毛,电子鲜蛋分级机等7种。
为了早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合肥市人民政府在1983年与合肥地区大专院校(所)签定了科技合作协议书,将在科技、经济领域内共同开发合肥。1987年,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后,合肥市先后安排“皖粳1号提纯复壮推广”、“合肥早甜桃选育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应用技术”、“樱桃谷鸭引种与推广”、“KLY刻花铝板”、“AH低温涂料印花粘合剂”、“‘聚宝一号’西瓜新品种”等一批星火项目的开发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3项成果获得了1991年国家星火博览会展的金牌奖,6项成果获得1993年常德全国星火博览会金奖)。肥东水稻良种场“皖粳1号”水稻品种的提纯复壮项目,提供原种187.5万公斤,1989、1990两年推广面积740万亩,占全省全年双晚总面积的60%,并扩散到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社会效益显著。1988~1990年,总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4亿多元,1990年获国家“星火”三等奖,省级“星火”二等奖,并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推广新品种。“合肥早甜桃选育推广”项目,在全市推广发展早甜桃基地1.5亩,1989年产值2000万元,同时向省内外提供种苗3000万株,鲜果100多万公斤,使早甜桃成为合肥果树生产的支柱品种,1990年该项目获省“星火”二等奖、国家“星火”四等奖。
1990年,为积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科技兴农的决定,根据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合肥市科委精心组织实施了“1053”科技兴农计划:推广应用10项(类)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5项农业科技攻关;创建和培植3个不同类型的科技实验区。一方面立足当前,狠抓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用科技振兴农业,组织科技攻关,把目光放在农业发展的后劲上,依靠科技进步,持久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成果推广工作方面,2000亩“秦油2号”油菜高产栽培模式,亩产均在200公斤以上;肥东县水稻良种场“早籼213γ辐射诱变育种”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推广面积达30多万亩。
“火炬计划”旨在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优势,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合肥市首批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的“火炬计划”项目37个,共落实资金4080万元(其中“火炬计划”贷款2350万元,地方匹配和企业自筹173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4308万元,创汇335万美元。这些“火炬计划”项目分别属于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其特点,一是技术水平先进,成果成熟,易于投产;二是产品市场前景好,能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三是项目总投资与年新增产值之比在1∶3以上,与新增利税之比大致为1∶1。如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MVC彩色电视字幕图形制作系统”实施后,已投产的3个品种均占领了国内市场,并逐步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惊人的增长;“KG型纺织印染助剂”开发了4个产品,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实现了产业化和商品化(1992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1990年,合肥市积极开展正交优化法在国民经济中推广应用工作,本着起步合肥、辐射安徽,并为全国做出示范的要求,由点到面,步步推进,强化推广组织及推广应用信息反馈,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普及正交优化知识。
上一篇:第一节 服务机构
下一篇:第三节 学术交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