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童少年工作
一、儿童少年工作协调机构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81)19号文件,指出抚育、培养、教育好全国三亿以上儿童和少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加强做好这项工作。中央书记处指定妇联牵头做好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和少年工作。同年6月,安徽省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以下简称省儿协)。办公室设在省妇联儿少部。省人大副主任、省妇联主任应宜权任省儿协主任。参加省儿协的共有17个单位。省儿协下属的安徽省儿童少年生活用品委员会和安徽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也同时成立。省儿协的职责是:加强与有关单位联系,沟通情况,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儿童少年工作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制定我省儿童少年工作计划,总结交流经验,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增加必需的福利设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生活必需品,并经常呼吁全党全社会为关心培育下一代尽力。1984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省幼儿保教委员会与省儿协合并。重新组建的省儿协内设幼儿保教小组。省儿童少年生活用品委员会改为省儿童少年生活用品小组,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改为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小组,同属省儿协。副省长侯永任省儿协主任,省妇联副主任高福明任省儿协副主任。1989年底,省儿协成员单位由17个增至25个,全省98%的地市县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相继成立。大部分地市县儿协办公室设在妇联。二、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工作
〔制定发展规划〕
1981年4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强儿童少年工作的指示,中共安徽省委召开省及合肥市33个单位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两年内为全省儿童少年做8件好事:1、发展幼儿师范教育;2、办好幼儿园、托儿所;3、恢复和开辟儿童少年活动场所;4、兴办儿童保健事业,在合肥建一所儿童医院;5、抓好幼儿吃、穿、玩所需品的生产和供应;6、加强少先队辅导员和幼儿教师、保育员的工作;7、关心儿童少年的精神食粮;8、机关、工厂等各单位礼堂定期为儿童少年免费开放。
1984年,省儿协在蚌埠召开全省儿童工作会议,总结“六五”期间全省儿童工作,提出制定“七五”期间全省儿童少年工作规划意见。会后,形成《安徽省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六五”期间儿童少年工作情况及“七五”期间儿童少年工作任务的报告》。“报告”提出“七五”期间全省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儿童卫生保健、文化艺术、生活必需品的生产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分前三年后两年两步走“两步走”指前3年摸索经验、创造条件、发展速度较慢,后两年在前3年工作基础上,加快速度。的落实方案。1986年初,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批转了上述报告。全省56个市县儿协分别制定了本地“七五”期间儿童少年工作发展规划。1989年底,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的8件好事、省儿协提出的“七五”任务基本完成。
〔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80年代,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发展。1989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9%,小学生毕业率为95.8%,小学生升学率为55.7%,城镇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7所,一些市县办了聋哑语训学前班。师资质量不断提高,幼师合格率达54%,小学教师合格率达65.7%,培训少先队辅导员10万余人次,2800人参加全国统考,合格率达85%。
〔增加校外活动阵地〕
1989年底,全省有少年宫41个,少儿科技活动中心1个,儿童活动中心1个,少儿图书馆1个,少儿阅览室48个,儿童公园2个(含铜陵市妇联建1个),各地公园内都有儿童乐园。马鞍山市妇联在居委会建儿童文化活动室170多个。
〔发展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少儿图书:1981年至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少年儿童图书1.01亿多册。1984年安徽省儿童出版社成立,至1989年底共出版少儿图书600余种,2.1亿多册。
少儿文艺:1984年,安徽省话剧团建立儿童剧队,1989年,成立“好孩子木偶剧组”。有的地市成立了“小百灵合唱团”、“星星电视艺术团”等少年儿童业余文艺组织。合肥市“小百灵合唱团”应邀出访日本。为推动各地少儿文艺发展,1986年至1989年,省儿协每年组织“六一”儿童会演,少儿书画展。1989年累计,全省有167件少儿作品参加国际儿童画展比赛,有14件获奖,有65件在全国少儿画展中获奖。
〔改善儿童保健设施〕
安徽省儿童医院于1989年建成。当年,全省儿童保健门诊达85所。幼儿园、托儿所普遍建立儿童健康档案。1989年底,对散居儿童的系统管理达60多万人。
〔扩大儿童生活用品生产〕
1981年,合肥永康食品厂筹建全省第一个儿童食品车间。1989年底,全省儿童生活用品产值达2.2亿元。科研单位开发的53种有利儿童生长发育的新产品获国家奖。
〔表彰先进〕
1983年“六一”期间,省儿协在合肥召开表彰大会,代表全国儿协向在儿童少年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25年的安徽省7605名儿童工作者颁发“园丁”荣誉纪念章,向全省获得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的3个单位和49名个人发奖。
1986年,省人民政府表彰80个少儿工作先进集体,731名先进少儿工作者。1989年,省儿协、省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表彰少儿工作做得好的区、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负责人,共表彰先进集体32个,先进个人168人。
〔组织节日活动〕
1981年起,每年“六一”期间,都有一名省级领导人向全省儿童少年、儿少工作者、家长作广播或电视讲话。省和各地的党政军领导人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所属小学、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度节日。从1983年起,省儿协每年组织省直25个单位分别和25个老、山、边、贫困县挂钩。“六一”期间,这些单位负责人带着礼品、礼金到挂钩县慰问,和那里儿童共度节日。各行各业、各界热心人士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进行义务劳动,举办儿童用品展销,开展义务咨询,免费或减费为儿童开放电影院、公园和进行体格检查,使城乡儿童(包括残疾、弱智儿童)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1989年,据47个县市不完全统计,节日期间各方面为儿童捐款捐物达146万余元。三、省儿童少年基金会
〔组织机构〕
为广泛发动社会募集资金,扶助儿童少年事业的发展,1982年5月29日,省妇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青联、省文联、省体委、省侨联、省工商联、省台联等单位召开筹建安徽省儿童少年基金会会议,推选省人大副主任、省妇联主任应宜权为基金会会长。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岳、省经委副主任王渔及参加筹建的各单位负责人共11人任副会长。基金会办公室设在省妇联儿少部。当年11月23日,省儿童少年基金会召开成立大会。1988年8月,基金会改组。会长仍由省人大副主任应宜权担任。省妇联主任张晓兰、副主任高福明等9人为副会长。高福明兼任秘书长,省民建秘书长卢菊芳、省外办涉外处处长梁秉兴任副秘书长。办公室有正副主任3人。理事分工编成4个组:宣传组、基金募集组、经济开发组、项目设计组。
〔募集资金〕
省儿童少年基金会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从筹备到成立的半年时间内有36个单位,859人捐款28.6万余元。省政协文艺组、省美协、黄山书画社等单位画家、书法家举办了义画义卖。正在安徽演出的天津市歌舞剧演员为基金会举行了义演。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除捐款外,还送来儿童图书、乐器、体育器材等。省民建、省工商联省民建全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省委员会,省工商联全称为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两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陆亭从基金会筹备时起,每年“六一”儿童节向基金会捐款300元。至1989年底,基金会共筹集基金73万余元。其中,陆亭个人捐款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