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始末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由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和省工商联承担编写,第四篇农民组织由方一清编写。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于1993年3月成立编纂委员会,主任卞国福,副主任杨文友、黄红、高福明。由省总工会牵头召开了两次会议,研究群众团体志的进展情况,布署了下一步工作。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工会篇的编纂工作,始于1994年初,1997年6月完成评议稿。全篇分工人队伍、工会组织、工人斗争、工会工作4章,前有概述、后有附录,约30万字。
中共安徽省总工会党组研究决定,聘请两位老同志负责工人队伍、工会组织、工人斗争3章的史料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工会工作一章由各业务部承担,并由省总工会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承编责任书》。为确保志书质量,省总工会于1994年4月中旬举办了修志人员培训班,请专家授课,使大家明确了修志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编纂规范,为开展修志工作作了思想上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准备。
1994年4月6日,成立了由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文友为主任委员、孙继等13人组成的编纂委员会,下设编写组,孙继任组长。编纂委员会成立后,在杨文友主持下先后召开了10次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指示和文件,检查修志进度,交流工作情况,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推动编纂工作的进行。
在搜集、整理资料和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不顾严寒酷暑,任劳任怨,辛勤笔耕,数易其稿,至1997年9月完成了编纂任务。
为工会篇提供资料的单位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各地市工会和部分省产业工会、省总工会调研室、档案室、资料室,以及有关下属单位。谨向上述单位表示感谢。
参加该篇搜集、整理资料的人员有(按姓氏笔划为序):王昆奇、方丽华、阮怀楼、孙继、孙以偲、陈正明、吴海明、余新茂、赵子席、胡海源、唐成、唐定永、夏建华、夏继安、郭振山、蔡家保。
参加该篇撰稿人员有(按篇目顺序排列):
概述由郭振山撰写。
第一章由孙继、郭振山撰写。
第二章由郭振山撰写。
第三章由孙以偲撰写。
第四章第一节由夏继海、吴海明撰写,孙以偲、唐定永作了修改补充;第二节由余新茂撰写,郭振山作了修改和补充;第三节由唐定永撰写,赵子席、郭振山作了修改;第四节由孙以偲、郭振山撰写;第五章由王昆奇撰写,余新茂、郭振山作了修改;第六章由夏建华撰写,孙继、郭振山作了修改;第七章由蔡家保、张铮郎撰写,孙以偲作了修改和补充;第八节由陈正明、唐成撰写,孙以偲、冯立凯作了修改;第九节由阮怀楼撰写,于维凤作了修改;第十节由赵子席撰写。
编纂始末由郭振山撰写。
总纂、统稿:孙继、孙以偲、郭振山。
由于该篇涉及的历史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包括工人运动和工会领域诸多方面,加之时间紧迫和缺乏经验、水平有限,史料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诸位方志先达、工会同仁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1992年共青团安徽省委根据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要求,成立了《安徽共青团志》编委会,组织专人编修。1998年6月完成了《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共青团篇的编修工作。
编修时间上限起于民国8年(1919年),下限止于1997年,内容包括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及团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历史沿革、组织发展、重大事件,重要会议、主要活动和大事记等。
在编修共青团篇的过程中,编修人员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搜集、鉴别、整理历史档案资料和编修志稿。
共青团篇采用章节目体例,横排竖写的编修方法,初稿34万字,经3次修改后,定稿28万字。第一稿由团省委机关各部室和省青运史办公室分章纂写,由王昌明统稿;第二稿由团省委办公室和省青运史办公室编修,团省委领导童怀伟、姚玉舟、唐承沛、方春明、孙丽芳,老团干王宗海、虞竹梅,省地方志办公室对二稿进行了评议;第三稿由团省委办公室修定,由何世华统编,王昌明、刘博夫负责部分章节的编修工作。全书由范先汉审定。
在编修共青团篇的过程中,原团省委领导张学平、黄红,团省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同志,对共青团篇的编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妇女运动篇从1981年至1997年底定稿,历时16载,其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广征博采,搜集资料。80年代初期,省妇联成立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下设资料组,由省妇联宣传部抽出专人负责搜集整理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徽省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85年因人员变动,这项工作停顿下来。1987年省妇联成立妇运史办公室,由省妇联办公室抽出专人负责搜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安徽省妇女运动资料,同时,发动全省各地市县妇联参加资料搜集工作。至1996年底,共搜集到历史资料和口碑资料近100万字。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得到省档案馆、省图书馆、南京第二档案馆、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办公室、六安地委、芜湖及安庆市委党史办公室,安庆市及池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也得到省内外离退休干部的热情关怀和支持。省妇联各部室提供了建国后的妇女工作资料。二是编写大事记和专题资料。新民主主义时期安徽省妇女运动大事记于1983年完成初稿,1985年与《安徽女英烈》一书同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安徽妇女运动专题资料6篇。建国后安徽省妇女运动大事记初稿,也于1997年完成。三是组织人员,纂定初稿。1997年3月,省妇联抽出4人成立《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妇女运动篇编写小组,负责志书的编写工作。《妇女运动》篇目经三次修订,由省地方志办公室审定后,编写人员分章节执笔,再经总纂统稿、加工,写成8章24节,计13万字。在编纂过程中,省地方志办公室给予了充分有效的指导。四是评议审查、修改定稿。初稿经省地方志办公室审阅、修订后,提交给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意见再次作修改加工;形成送审搞后,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出版。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妇女运动篇各章节编写人员如下:陈信琼(概述、序),张昌玲、陈信琼(第一章),陈信琼(第二章),管维莲(第三章),何毅(第四章),陈信琼、何毅(第五章),管维莲、何毅、张昌玲(第六章),俞永蕙(第七章),张昌玲(第八章),陈信琼(后记)。全书由陈信琼统稿,高福明审稿。
妇女运动篇虽几易其稿,但终因时间短、资料缺乏,加之编纂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农民组织篇由方一清撰写。该同志年老体弱,克服了种种困难,收集了不少资料,在精选的基础上,历时几载编写成此稿,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
《安徽省志·群众团体志》工商业联合会篇按照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布署和地方志编纂规范要求,于1994年开始编写。断限从1949年安徽解放时起,至1990年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止,建国前的商会组织,仅用极少文字予以简述;省工商联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与活动,留待续编。资料以档案、史料、记录为主,口碑资料一般只作旁证使用。
中共安徽省工商联党组和省工商联领导对该篇的编纂很重视,省工商联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张立之亲自主持,省工商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委李林具体参加编纂工作,与编纂人员一起,付出了艰辛努力。
工商业联合会的编纂,得到了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的具体指导和帮助,省档案馆提供了档案资料,一些从事省工商联工作的老同志,热情帮助提供核实史料,谨向这些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此外,由于编者水平所限,该志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人士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1998年10月
注:校对人员:史五一、曾又佳、吴静、宫为之、晁文璧、张毅、胡正良、严希、梅森、何静恒、吴良琴。校核:钱金喜、万洪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