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长丰地处江淮分水岭两侧,解放前水资源贫乏。自然河道,源短流急,无蓄水灌溉舟楫之利;瓦埠、高塘两湖,无提水设施,湖水暴涨,常造成严重水害。大部农田“靠天收”,易涝易旱,十年九旱。
建国后,沿江淮分水岭开挖淠史杭引水工程滁河干渠和瓦东干渠长126.3公里。南部和中部,组成以自流和提水灌溉相结合的滁河、瓦东两大灌区;北部形成以庄墓、朱集、孔店3座电灌站为主的两湖提水灌区。共有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座,支、斗、农渠284条,总长669公里。兴建大小电灌站213座。各类进水、泄洪建筑物700多处。共完成土石方15630.4万立方米,混凝土2.5万立方米,总投资达5624.62万元。形成“引、蓄、提”相结合的灌溉体系。198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1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6%,为1965年的5.2倍。其中自流灌溉面积22.9万亩,提水灌溉面积93.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6.4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