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内,使用人力龙骨水车提水和用木桶戽水,具有1800多年历史,解放后仍沿用。1965年,全县有木制龙骨水车4622部,1970年增至6116部。此后,随着机灌和电灌的发展,水车逐年减少。80年代后,电灌基本上代替了机灌。柴油机大部转为抗旱防汛备用机械,有的用于农作物加工。
一、机灌站
1965年,全县有提水机械108台(柴油机104台,锅轮机4台)、2160匹马力。除流动提灌外,还在柯湖、严冲、万岗、郑岗、南郢建5座机灌站,提灌农田面积达3.78万亩。1970年,提水机械增至283台,共8913匹马力,有机灌站14座,提灌面积达9.8万亩。1979年,全县有柴油机589台,12708匹马力,机灌面积增至20万亩。此间,张桥、庙北、新集、高塘、孔圩、兴隆、长岗等机灌站,相继改为电灌站。
二、电灌站
1965年建县时,计有庄墓、蔡塘、三十头、岗集、龙头堰、三十埠、新民、三岔河、梅冲等9座电灌站划入县内。总装机66台,5480千瓦。建县后,以滁河、瓦东、两湖三个灌区为主,对输变电和电灌站进行全面规划。在电源、水源可靠的地区,采取县、公社、大队三级联办方法建站,促进了电灌站的发展。1985年,全县共建中小型电灌站215座,总装机537台,46386千瓦。其中,国营电灌站12座,装机144台,18623千瓦。电力提灌面积共达137,8万亩(统计亩),有效灌溉面积为97万亩。
长丰县国营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附表(五)

长丰县国营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瓦东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附表(六)

瓦东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以一级站统计)

瓦东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以一级站统计)

瓦东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以一级站统计)

两湖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附表(七)

两湖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表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附表(八)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

滁河灌区乡、村电灌站设备、效益情况表
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