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电灌站
1960年至1985年,境内先后建立庄墓、朱集、孔店、孔圩、四树、吴山、陶楼、杭岗、埠里、双河、永丰、吴店等12座国营电灌站。这些电灌站均具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由国家统一调配。1985年共有管理人员223人。庄墓电灌站,建于1960年,是县境内第一座国营电力灌溉站。建立时有职工81人,1964年减为55人,1985年为38人。朱集电灌站,建于1965年,是县境内最大的国营电力灌溉站。1985年有管理人员37人。
全县有201座乡村建乡村管的小型电灌站。每站配有3至7名亦工亦农管理人员,由国营电灌站负责技术、业务指导。
二、管理所、段
瓦东干渠工程管理所原名东何大郢管理所,建于1962年7月,配员4人。1965年为10人,其中临时工1人。1971年增至56人,其中亦工亦农18人。1985年底,除离退休20人外,共有职工82人。下设孙堰、魏老河、龙门寺、陶老坝、下塘集、红旗、双河、东方红、朱巷、永丰、独龙陂、张桥12个管理段和四树苗圃。担负71公里长的干渠及其建筑物和7座中型水库的管理。
滁河干渠工程管理所建于1969年秋,配员6人。1974年增至39人。1985年底共有职工42人。下辖南淝河、王大塘、泗水、大官塘、管河、蔡塘、张桥、薛店、三十头节制闸9个管理段,担负47公里长的干渠及其建筑物和5座中型水库的管理。
黄花山干渠工程管理所建于1977年,职工14人,翌年增至29人,其中亦工亦农10人。1982年减至7人,1985年共有9人。下设黄花山、方户、龚小郢、毛洼4个管理段。
全县3个管理所,25个管理段,1985年共配国家管理人员133人。
三、水利管理站
1984年,杨公、朱巷、下塘、水湖、杨庙、双墩6个区分别成立水利管理站。县水利局共派出工程技术人员6人,担任各区水利管理站站长,协助区政府搞好区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工作。此外,各乡均配1名亦工亦农水利管理员,协助乡政府做好本乡水利工程的检查、维修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