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概况

引子

概况
1952年,市人民政府建立后,先后设置劳动科、人事科,并分别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劳动局负责全市工人的招收调配、工资福利的审批管理、就业培训和安全生产监察,人事局负责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工资福利、奖惩以及编制管理工作。
50年代初,人民政权建立,百废待兴,干部缺乏,人民政府从在校学生、工人、农民中吸收积极分子录用为干部。1950年春,一批安徽省立淮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学生提前毕业,加入干部队伍。到1952年,干部队伍中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占85%以上。
50年代中期开始,煤矿等基本建设项目大批上马,产业工人需求量大增,从省内外招收大量工人进入生产第一线。1955~1958年共招收工人14万多人,其中仅1958年就招收工人13万多人。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招工失控,三年困难时期,一些建设项目下马,也给人员的精减下放带来巨大压力。
1957年起,开始精减下放干部,初期主要是充实基层生产第一线,随后下放到农村从事生产劳动。1959年起,大量精减职工,下放到街道或农村从事生产劳动。与此同时,干部精减下放仍在继续。到1962年,全市精简干部20%以上,精减职工3万余人,压缩城市人口5万余人。此后,城市职工人数处于相对稳定和缓慢增长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就业压力大。1968年起,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普遍“上山下乡”,到农村安家落户。至1977年,全市先后有6300余名知识青年下放农村。与此同时,有相当一批干部被下放安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精减下放干部2200余人到山区、农村或农场安家落户,此后又陆续调回。“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陆续回城,1978年开始,知识青年不再下放,滞留农村的知识青年到1981年基本安置完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工队伍的建设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招工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制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1986年起,对新招收工人实行全员合同制,用工制度进一步改革。继之,劳动力市场建立,实现了多渠道就业,初步改变了国家包安置就业的格局。干部队伍的充实,除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吸收军队转业干部之外,还坚持从社会上招干、从工人中选拔录用干部的方针,同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德、能、勤、绩考核制度,恢复了技术干部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干部队伍逐步扩大的基础上,总体素质得到提高。
建国以来,职工和干部工资福利基本同步,较大的工资改革有3次,一般的工资调整有10次。1956年的企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工资制度,此后,直到1985年职工和干部工资一直没有全面的调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微调。1985年以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工资改革,职工和干部工资普遍增长。1990年,对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调一级工资,同时为全市职工普调一级工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