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社会治安状况可概括为“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政局动荡,民心四浮”。清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暴政、兵匪盗等一齐压向广大人民,而人民为生存进行了反清斗争。省巡警学堂起义、清军安庆马炮营起义震惊朝野,誉满海外。人民的抗租抗捐反饥饿风潮、反洋教斗争等,打破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社会秩序。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祸连年、匪盗肆虐、帮会霸道,民无安居之所。于是,学潮四起,工潮迭暴,米潮频仍,驱逐贪官污吏和兵民起义事件不断发生。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是国民党安徽各级政府所谓维持治安的首要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沦陷区内日军横暴无度,汉奸助日为虐。汪伪政权的“清乡”“清剿”等,更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无安全保障。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外,皖境无一块安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