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建置

第二节 历史沿革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本地属徐州。《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载,约公元前21世纪,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由商丘东迁于此。此后,本地即为相,山即名为相山。
商如夏制,相地仍属徐州。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河迁都相城。
周灭商后,周武王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
春秋时期,据《舆地志》、《括地志》载:公元前588年至公元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将宋国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约历90年。战国时期(公元前286年),齐、楚、魏灭宋,尽分宋地,相归楚国。
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在相城和今临涣镇分设相县、铚县,同属泗水郡,相城为郡治所在地。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治所仍在相。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大将居翁为相城侯,沛郡为其侯国。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沛郡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沛郡,并在今濉溪县赵集孤山一带置竹县,属沛郡。
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相县改为吾符亭,竹县改称笃亭,沛郡改为吾符郡。
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辅为沛王,改吾符郡为沛国,改吾符亭为相县、笃亭改为竹邑侯国。沛国国都仍在相县。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析沛国置谯郡(今亳州市),铚县属谯郡。相、符离、竺邑仍属沛国。三国时,本地皆属魏,竹邑侯国改为竺邑县。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分沛国另设汝阴郡,今地皆属之。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领相、符离、竺邑三县,都相县。铚县仍属谯郡。
东晋沛郡治所迁至萧县。大兴二年(319年)晋室南渡,本地属后赵;升平元年(357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太元八年(383年)复属东晋。
南北朝时,战争频仍,归属屡有更易。宋永初元年(420年)沛国复称沛郡,并分为南北两郡,本地属徐州北沛郡。元嘉八年(431年)置南兖州,皆相县故地。竺邑县废。大明八年(464年),北魏拓跋氏强盛,本地皆入北魏。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置临涣郡,郡治铚城。原沛郡亦属梁萧。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本地诸县分属沛郡、蕲城郡、临涣郡。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复置竹邑县,废临涣郡和涣北县,置临涣县。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并入符离县。自此,相城降为相城乡,再无县以上建置。本地分属彭城郡承高县(今萧县),仁州之竹邑县、符离县,谯郡之临涣县、白掸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竹邑县废,并入符离县。开皇九年(589年)符离县属彭城郡。大业元年(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彭城郡萧县、符离县、蕲县和谯郡临涣县。
唐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之临涣县。武德四年(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诸阳县复入符离县。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临涣县属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淮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
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中都临濠府宿州和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中都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南京徐州之萧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徐州之萧县。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
民国3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16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民国24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
民国27年(1938年),本地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民国31年,日伪政权以江苏省之徐州为中心,设置伪淮海省,本地属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日伪政权同时并存的情况下,三者在本地皆有活动,政区设置较为复杂。
民国34年(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党县政权只辖县城及附近地区,边远地区则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所控制。本地曾先后归属宿西县、萧宿永县、萧宿县等人民政权。
民国37年(1948年)11月,本地相继解放,分属豫皖苏第三专区之宿西县和萧县。民国38年6月,本地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置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地分属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本地分属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濉溪县和萧县。
1953年2月,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专区之濉溪县和江苏省徐州专区之萧县。
1955年4月,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专区之濉溪县和萧县。
1956年1月,本地分属安徽省蚌埠专区之濉溪县和萧县。
1960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2日,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
上一篇:第一节 境域面积
下一篇:第三节 行政区划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