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七章 农业机械

第二节 排灌机械

50年代末,境内农田排灌依靠人工提水和自流排灌,少数有水源的地方使用人工水车。
1969年后,重点发展井灌、喷灌,先后掀起3次打井配套高潮。1969至1971年第一次打井高潮,井配柴油机、电动机、井配泵依靠从外省调进,机械质量差、配件缺乏,机井总体配套率较低。1973至1977年第二次打井高潮,机井建设执行“井口工程、田间工程、设备三配套”的标准,配套动力依据“机电并举,以机为主”的原则,以省内产S195系列柴油机为主,井泵以闽农4、浙农418等型为主,机井配套率提高,并开始进行喷灌试点。1977至1980年,贯彻落实安徽省委提出的“淮北要主攻小麦、发展灌溉、三年实现井灌化”战略措施,打井配套步伐加快,机械化喷灌得到一定发展。1980年,全市共有机井1.23万眼,排灌动力机械1.47万台、12.15万千瓦,其中柴油机0.80万台、7.2万千瓦,电动机0.67万台/4.95万千瓦,农用水泵1.02万台,喷灌机械79套,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
1980年以后,井站管理放松,井灌设施遭到破坏,井灌效益逐年大幅度下降。1986年,采取有效措施,井灌设施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至1992年,井用泵以3英寸、4英寸离心泵、潜水泵为主,喷灌机以12CP-G等型机组为主。全市拥有排灌动力机械1.06万台/7.95万千瓦,其中柴油机0.65万台/5.31万千瓦,电动机0.41万台/2.64万千瓦,农用水泵0.80万台,喷灌机械4.03万套,排灌作业量47.98万亩,机灌面积36.92万亩。
上一篇:第一节 耕作机械
下一篇:第三节 运输机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