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余训练
1964年初,濉溪市中学开展了田径、篮球、乒乓球和排球4个项目的青少年课余训练活动。青少年业余训练起步。
70年代初,体育工作恢复,办起1所青少年业余体校。同时在部分中学办起了体育班。1979年9月,经省体委和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市青少年重点业余体校,形成了重点体校——业余体校——学校课余训练的三级训练网络。
到1992年底,共为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高等院校及解放军体工队输送了大量运动人才。其中裴玉珍、孙勇、王康健、吴宏、纪刚、盛泽田、裴红权、范小平等人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二、教练员
1963年市体委成立后即从有关单位和兄弟地市调进4名教练员,在濉溪市中学开展了早期的青少年业余训练。1972年后,一批有专长的体育人才陆续调到体委充实了教练员队伍。体育项目也发展到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射击、武术8个项目。
1976年,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加摔跤、柔道、举重、拳击、手球、皮划赛艇等5个项目,同时也培养了羽毛球、航空模型、散打、棋类的业余教练员,吸收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或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教练工体,形成了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教练队伍。体育主管部门每年有计划地派出教练员参加高层次的培训班到大专院校进修,提高和改善了教练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水平。到1992年底,拥有中级职称的教练15人,初级职称的教练11人;在32名教练中,大专文化程度19人,中专文化程度8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5人。
三、裁判员
体育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始于1979年国家体委恢复等级裁判制度。各项目的裁判员主要来源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系统各单位的体育骨干。
等级裁判员根据规定,由市体委竞赛部门培训和管理。一般于比赛前统一学习业务,交流临场执裁经验,每年不定期地进行学习和考核重新评审或向上晋升裁判等级。成绩优秀者向上级管理部门推荐参加高层次裁判的考核晋升,以适应体育事业运动水平发展的需要。
1992年等级裁判员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