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濉溪县纪略

第四节 社会发展概况

一、文化艺术
县内流行泗州戏、梆子戏和花鼓戏。至1992年尚有泗州戏剧团、梆剧团各1个,演职员共47人。
1992年底,全县城乡共有电影放映组织55个,放映人员130余人。其中县城影剧院3个,乡镇影剧院7个,共有座位9000个。农村电影放映队长年活跃在基层,为农民放映,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4个,文化中心2个。有图书馆1个,藏书4万册。
二、广播电视
1951年县城建收音站,1956年改造为有线广播站。1989年建成县广播电台,配备TF415型号50瓦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10台。县通乡镇为调频电台转播,乡镇通村为有线广播。至1992年全县广播线路总长度3555公里,装广播喇叭6481只,通播率100%,乡乡村村通广播。
1991年5月4日建成县电视台,发射塔高112米,配有GSZ-1型300W电视差转机,开通1个频道,频率范围175-183兆周,有效覆盖范围40公里。建地面卫星接收站1座,主机为6米抛物面天线。1992年12月建成孙疃电视差转台,有效覆盖范围40公里。是年底筹建濉溪县有线电视台。
三、教育
1、规模1992年全县有中学96所,在校学生47171人,教职工2890人;小学543所,在校学生124786人,教职工5492人;幼儿园15所,入园幼儿7355人,教职工162人。1986年经安徽省验收取得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1992年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先进县。
1992年全县有各类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3640人,教职工157人。开设财会、机电、家电、农学、卫生、统计、服装等专业。
2、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始于建县初期,“文化大革命”时中止。1979年,职工业余教育正式恢复,由县总工会主管。1983年,县成立职工教育领导小组,主管全县职工业余教育工作。至1992年底共办职工学校2所,学员216人,专职兼职教师24人。
函授教育始于195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发展较快。1983年县教育函授学校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合办1个函授中文大专班,与蚌埠教育学院合办函授中文、教学两个大专班,共毕业150余人。1992年底,县教育函授学校学员336人,工作人员3人。
电大教育始于1982年,是年招收1个文科班,学员22人。1987年成立濉溪县电大工作站,是年建县教育大楼,其中电大教学部分建筑面积1990多平方米。至1992年,县电大工作站先后开设中文、化学、政史、英语、法律、计算机应用、土建、财税、金融、工业、企业管理等11个专业,培养专科毕业生824人,中专毕业生50人。在校学生168人,教职工6人。
1979年,濉溪县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县教育局内设工农教育股为办事机构,各区配备了扫盲专职干部。至1992年底,全县共办扫盲班2200个,入学人数12万人,累计脱盲率为10%,是年被省授予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
四、科技
1992年末,全县有科研机构25个,科研团体、协会、学会21个,会员1500人。全县有科技人员165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63人,中级职称2130人,初级职称12500人。1978年以来获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市级奖100项,县级奖141项。其中“口子酒传统操作工艺改革”、“拉式自动点火沼气灯”、“淮北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综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和“淮北地区蚕桑业开发和综合丰产技术研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五、医疗卫生
1992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20个,其中县办医院2所,乡镇医院64所,村卫生室451个,县办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各1个。共有床位1334张,医务人员1982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主要医疗器械有B型超声波19台,X光机57台,胃镜11台,综合手术床52台,脑电图机4台,波母光治疗仪1台,儿童测智仪1台,红外线乳透仪1台,冷链车1辆。开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976人,教职工61人。1990年,濉溪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1992年经国家验收合格,国家卫生部等5部委命为“2000年初级卫生保健基本达标县”。
六、体育
1984年,县大型公共体育场建成使用,占地60亩,有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1个,篮、排球场4个,足球场1个。1992年县体育馆建成,建筑总面积5101平方米,其中比赛大厅2295平方米,手球比赛场1344平方米。有固定座位2300个,活动座位150个。是年建成室外比赛用8泳道(50米×20米)游泳池1个,训练用游泳池(15米×30米)1个。1992年全县有标准运动场8个,田径场18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516个,排球场88个。开办业余体校1所,有学员120名,教练10名。1992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七、社会保障
1981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濉溪代理处成立,1982年对外办理各项业务。1985年正式成立濉溪县保险公司,下设15个代理处。全县有敬老院48所,入院供养老人1100人。县、乡镇办福利企业32个,职工2250名,其中安置残疾人员1300人。1987年新安乡实行集体、个人合办社会保障事业,实施了养老合作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劳动保险、农作物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8个项目,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中等水平地区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点。
上一篇:第三节 经济发展概况
下一篇:第五节 主要城镇介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