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预防接种
1951年全民普种牛痘苗。1955年以后,实行“四龄”种痘,每年春秋两季,对初生儿和6岁、12岁、18岁青少年分别进行牛痘苗初种和复种,每年接种3万至8万人。每隔6年普种一次。1967年全县普种43.4万人。建国后,天花即在我县绝迹。1982年我县停止使用牛痘苗。
1955年,我县首次对2.44万人作伤寒、副伤寒菌苗接种。1957年进行了3万人的白喉类毒素接种。1958年口服痢疾茵苗1.92万人。1960年首次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制剂,但数量很少。1964年我县9.66万人第一次服用脊灰疫苗糖丸,同时接种霍乱菌苗5万人。1965年进行一次白喉类毒素普种。1969年首次对全县3个月至2岁儿童3万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此外,还接种乙脑疫苗1万人。1972年首次对全县1周至4周婴儿进行流脑菌苗接种。1977年和1979年,在全县又进行了两次白喉类毒素普种。1979年还进行了2000人的百日咳菌苗接种,主要对象是城关镇3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1980年进行了普种。1983年开始使用流脑多糖体菌苗接种2.5万人,次年对全县1岁至10岁儿童23万人进行了普种,接种率达95%以上,1985年又接种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