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管理设施
蚌埠解放前,交通管理设施简陋,警察用红绿旗、黑白棍和手势指挥交通。建国后1953年,在主要街道上设置水泥墩岗亭8个,分布在今火车站前、中荣街与大马路交叉口、经一路与升平街交叉口、胜利路与朝阳路交叉口、前进路与朝阳路交叉口等处。1956年,在原有的8个水泥墩岗亭上装上白炽灯,并在中荣街与大马路交叉口安装人行护栏,施划人行横道白线;在干道上设置禁令标志26块,警告标志20块,指示标志6块。
1964年至1978年,先后新建六角式岗亭10个,拆除原有水泥墩岗亭,改用信号灯指挥交通。1979年5月1日,在市区7个交叉路口安装J2-I型自动控制仪,指挥车辆行驶。在此基础上,又研制成功路口红绿灯遥控指挥仪,分别安装在中山街与淮河路交叉口、中荣街与胜利路交叉口等处岗亭,实行交通自动指挥。同年,在市区7个主要要道口,建人行护栏1000米。
进入80年代,人口、车辆增多,为防止行车混乱现象,于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先后在淮河路中段、凤阳路中段、淮河路西段、南山路西段、朝阳路中段、纬四路中段6处实行车辆单向行驶,单驶道路长度6.63公里。规定单驶线路后,繁华路段行车事故减少。1981年至1983年间,又在主要道口增设六角式岗亭6处,各种交通标志牌130块,交通宣传牌120块。1985年,在胜利路、涂山路、淮河路、凤阳路4条主干道,先后在3处增设有信号灯的岗亭,大部分地段岗亭更换成新式信号灯具,有的地方新设人行横道灯。另外,安置人行护栏4000米,制作钢管水泥结构车行道护栏4200米。是年,全市共有16处岗亭,每一处岗亭均配有电话机和扩音器。在长达107公里的车行道上,均设有物体隔离物,分别配备搪瓷标志牌400块,有机玻璃灯箱标志21块;安装成龙门箱式标志的3处,高空悬臂扁鼓式标志的37处,直柱式标志的80处,主干道基本实现无路障。此外,交警单位配有较先进的通讯设备,有各种机动车辆33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