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6年(1927年)以前,蚌埠警察机构没有专门的交通警察组织。民国17年,蚌埠公安局开始配备少量路警。沦陷时期,伪安徽省警察局将交警业务改归局行政科管理,仍配备少量路警。抗日战争胜利后,市警察局下属分局各设一个交警班,共有交警297名。全市设岗哨55个,其中,交通岗28个,守望岗10个,警卫岗17个。
解放初期,公安机关配备交通警察220人,分别隶属国安、中山、西市3个分局管辖。交通警察除负责交通管理外,还肩负夜间巡逻和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
1950年,市公安局增设武装科,统管全市交通警察。不久武装科撤销,改建为警察大队,下设3个中队,9个分队,有交通警察280人。1953年,警察大队缩编为交通警察队,人员缩减为40人,隶属公安局治安科领导。
1978年,交警队复改为大队建制,下设政秘、业务、车管3个股和2个中队。至1985年,内部设3股1室,辖3队1所,有交通民警120人。
附:蚌埠市交通事故蚌埠解放前,城市交通以人力车为主,车辆交通事故不多。建国后,随着机动车辆增加,事故不断增多。1965年前每年10起左右,之后上升到数十起。1983年最多,为125起。重大交通事故状况如下:
1977年8月1日晚,玻璃厂职工刘家训等4人,在胜利路和平楼处的快车道上睡觉。深夜1时许,沈阳市第一运输公司司机华乃纯驾驶一辆大型货车,因昼夜赶路,精神不振,车从刘家训等3人头部、胸部轧过,3人当即气绝。
1979年2月9日下午2点30分左右,秦集公社姜顾大队姜声全驾驶手扶拖拉机从市内运垃圾回队,途经朝阳路南施家桥附近,遇本队社员7人违章搭车。当车行至第十一中学南侧时,燕山公社铅山大队朱学明驾驶江淮牌拖拉机迎面而来,两车交会,互不相让,也未减速,致坐在拖斗左侧的4人被江淮拖拉机拖斗碰撞下来,其中姜振华、姜兰生2人摔死,另2人摔伤。
1980年1月10日,国家地质部第一物探大队汽车司机李之武驾驶交通牌货车,违章载人(定员35人,实载61人),由固镇向蚌埠行驶。车行至吴郢公社东侧路面,在超越前方一辆江淮牌货车时,因车速太快,车箱内人员站不稳,从车上摔下22人,其中,重伤2人,轻伤13人。1983年7月8日11时左右,五河县小圩公社钟扬大队杨文太无证驾驶解放牌货车,从小圩食品站装猪送往蚌埠肉联厂,凌晨3时返回。车行至新兴化工厂东侧路面时,因车左灯损坏,右灯亮度不够,观察路面不清,采取措施迟缓,将露宿公路的陈×、蔡××轧死。
1985年7月3日早晨5时左右,山东省荷泽市安兴镇郭庄村农民司机郭新景,受雇于车主郭存印,驾驶青岛140带挂货车,装运西瓜去南京出售。当车由西向东途经胜利西路柴油机厂丁字路口偏东路面时,郭开车下道,将解放街道临时工李玉兰所骑脚踏三轮车撞翻,致1人死亡,3人重伤。
蚌埠市1954~1985年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