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卷末 附录

编后记

1982年,蚌埠市志工作起步,至1985年,由孙乔、汪耕汉、周家琦、马祖培共同负责全市修志的宣传发动、资料征集等工作,并由孙乔、汪耕汉负责拟定篇目和总体规划。
1985年开始,在部门志稿陆续上报的基础上,市志进入专业志编写和分纂工作。孙乔、汪耕汉具体负责修志业务的领导和指导,周家琦负责政治类分纂,马祖培、杨杰分别负责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商业、经济管理等经济类分纂,任蚌铭负责城建和科技分纂,俞康年负责文化、教育、职工教育、广播电视、报纸、文联、社联、卫生、体育、军事、人防、计划生育等分纂。1987年4月,市志编委会决定市志进入总纂阶段,由徐景仁任总纂,沈叶鸣、李守严、柳东、胡家善任副总纂,总纂工作由孙乔、汪耕汉负责;9月,郭学东调入后,参与总纂工作。同年11月,调整了分纂和部分专业志编写的分工:由孙乔、周家琦负责政治部类及交通邮电、大事记;汪耕汉负责拟定经济卷编纂纲目,并撰写工业志;郭学东负责科学、文艺、民俗、宗教、方言等文化部类,并撰写民俗、方言志;马祖培负责农业、地理、附录;任蚌铭负责城建、建筑;杨杰负责商业、经济管理;俞康年负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军事、广播电视、报纸、文联、社联等。1988年2月,聘请市统计局孙英文、郭明仁,市标准计量局刘梦经、许兆祥同志,分别承担总纂志稿中数学和计量单位的审核工作。
1989年6月,市志编委会决定市志总编仍由徐景仁担任,副总编调整为胡家善、柳东、周道训、吕本芳、谢永祥;同时决定“市志总纂由孙乔、汪耕汉、郭学东三同志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工”(蚌政议字【1989】29号)。之后,孙乔负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民政、公安、司法等政治部类和金融、农业、大事记、人物、附录,汪耕汉负责工业、城建、商业、经济管理等经济部类,郭学东负责教育、文艺、科学、卫生、体育、新闻、民俗、宗教、方言等文化部类和地理。1991年8月,在志稿三个部类总纂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市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了由吕本芳任组长,孙乔任副组长,王宗林、张公起、窦巍、董学仁、赵同蕴、苏金铎、葛仁娴、刘树仁、林宏庆为成员的审稿组,并聘请原省志办副主任王亚洲同志为特约审稿人(市编志【1991】3号文),但因故,审稿组的工作中辍。1993年,按两次评稿会的意见,市志编委会调整了原总纂方案和篇目,任命赵同蕴为市志总纂(蚌志委【1993】1号文),实行总纂负责制。按调整篇目,对志稿编纂重新分工,其中,郭学东负责卷九科技、卷二十六宗教民俗方言,汪耕汉负责卷四工业,马祖培负责卷一地理、卷二人口,周家琦负责卷十三党政群团、卷十四人大政府政协、卷十五民政、卷十六劳动人事、卷十八公安,俞康年负责卷二十军事、卷二十一文化、卷二十二新闻出版,卷二十三教育、卷二十四医疗卫生、卷二十五体育。1994年9月在市志总纂告成后,市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了由谢永祥任组长,杨其昌、林宏庆、胡尚仁、樊乐思、苗务寅、赵同蕴、马祖培为成员的审稿组(蚌志编【1994】1号文),并于10月底完成了审稿任务。
市志是一方之信史,一地之百科全书,编纂难度甚大。尤其蚌埠市作为一个综合性城市,如何既囊括方方面面,又突出城市地方特色和重点,颇费周折。由此,仅市志纲目,前后变动十数次,以致延误时日。同时,作为资料性的著述,贵在翔实,而蚌埠市建市甚晚,历史档案积存数量很少,加上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又焚毁和转移走仅有的一点历史档案,给这次修志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依靠全市上千名修志人员的努力,毕竟挖掘和整理出不少历史资料,载入本志,其功可鉴。同时也因一些资料未能挖掘,不无遗憾。
《蚌埠市志》得以成书,首先有赖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有赖于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和全省各兄弟地市同行的大力帮助。省地方志编委会和办公室历任领导罗平、李奉三、吕秋山、徐则浩、王鹤鸣、王亚洲、刘少英、汪世明、邓国宝、欧阳发、晁文璧、张长明、卫国贤、刘晓红等十分关注蚌埠市志的工作,每有成绩则予以鼓励,每有困难、挫折则予以具体帮助解决。尤其在两次评稿会上,省领导和各兄弟地市的同行,本着对蚌埠市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对加快蚌埠市志的编纂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在编纂中还得到武汉市志办公室副主任朱文尧、安徽大学副教授林衍经、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孙毓飞等人的帮助;在搜集资料中,得到省内外有关图书、档案部门的鼎力支持,在此均深表谢意。
在《蚌埠市志》编修过程中,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始终高度重视,积极领导。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党史办、市文史办、市档案局、统计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在支持修志和为本志提供资料、核实史实和数据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为修志提供了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另外,修志过程中还得到陈兴炎、孙英文、纪新建、葛仁娴、朱德强、赵奎、朱亚民、高学熙、张军、赵海等社会有关人士的帮助,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市志付梓出版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方志出版社社长郦家驹同志(署名倪述孙)于1995年8月亲自作了审读,并给予较高评价。
市志办公室全体人员为使志书早日纂成,苦攻十余载,历经了种种艰辛。但由于经验不足,学识有限,在内容编排、史料核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均难免有许多疏漏和差错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上一篇:市志编纂组织、人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