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电配电
建国前,宿城电灯公司经营区有550户,只有126户用电。当时有2300伏高压配电线路1.5公里,220伏低压线路3公里。配电变压器6台,总容量为52.5千伏安,电线杆51根。民国34年(1945),共有高压线路10.85公里,低压线路15.4公里,配电变压器12台,电线杆161根。
宿城的电业逐步发展,至1982年底,35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有10条。其中110千伏的线路4条,35千伏的线路6条。
1985年,在全市范围内共有输配电线路86.37公里。其中35千伏的线路3公里,3~10千伏线路83.37公里。共有变压器66台,总容量为16300千伏安。
二、变电
城南变电所位于怀远路中段路西,1972年建成使用。该所原有沈阳产变压器两台,一台为5600千伏安,一台为6300千伏安,1983年和1985年先后换为1万千伏安变压器。
该所有2条35千伏的进线,分别来自六里变电所和宿东电厂。
该所出线共8条,其中7条在市区,皆为10千伏,这7条是:
103线:系工民混合用电线,供电范围是东关和城东。
104线:供电范围从怀远路向西沿浍水路直到皖北矿务局。
105线:送紫芦湖。供电范围为紫芦湖一带机关和农村。
106线:是一条民用电专线,送城西乡。和六里变电所交替供电。
107线:是一条专用线,送宿州市肉厂,供该厂生产用。
108线:供电范围为宿县政府、宿县行署和宿州市自来水厂。
110线:供电范围为宿州市机具厂等10个工厂及其附近的居民。
另一条为伸向蕲县集的专线,35千伏。供农业生产和照明。
六里变电所位于宿蒙公路西侧500米处,距城区3公里,1981年建成投产。该所主要设备有:沈阳生产的变压器1台,三相,油浸风冷。接线方式:YO/YO/△——12——11。总容量为31500千伏安。
该所有4条进线:一条从怀远来,110千伏;一条从南坪来,220千伏,进入所内变压为110千伏;一条从宿东电厂来,110千伏;一条从淮南来,110千伏,为备用线。
该所共有出线7条,其中35千伏的2条,10千伏的5条。35千伏的2条是:
55线:直送宿州市纺织厂,专供该厂生产用。
53线:送到城南变电所,再由城南变电所变压后转送。
10千伏的5条线路是:
104线:是农用电专用线,送城西乡,供城西乡机关和村民照明以及农业生产用。
103线:送安徽省宿县第三监狱,供“三监”及其附近机关、企业、居民照明和生产用。
107线:送汴河路,供沿路机关、居民、企业照明和生产用。
105线:送胜利路,供沿路机关、企业、居民照明和生产用。
109线:送紫芦湖坦克学校,供坦克学校及其附近的农村生产和照明用。
三、供电
建国前,先后由宿城电灯公司和宿县电灯厂供电。主要是照明,很少用于生产。建国初至1961年由宿县发电厂供电,逐步用于工农业生产。1961年后由宿东电厂供电。1973年后宿东电厂和安徽省电网接通,由省电网调剂供电。
全市用电情况
(1982~1986)单位: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