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交通运输

第三节 水路运输

一、航道
1971年以前,宿城附近的河流能够通行货运船只的有沱河、濉河,但河道较窄,枯水季节长。1971年,新汴河竣工,可通行小轮和驳船,由洪泽湖入长江水系或淮河水系,成为重要航道。
二、货运
建国以前,水路货运均为私人经营。1956年,私人木帆船开始组织起来,成立了和平、建华、淮北3个水上合作社。1958年,3社合并为苻离水运社。1959年,水运社改编为宿县运输公司航运大队,1962年又恢复为水运社。“文化大革命”中,水运社解散,船民下放农村。1979年宿县交通局重新组织和恢复水运社,1982年改为宿州市水上运输公司。1985年改为宿州市航运公司,以统管户籍属于宿州市的各种船只。
1956年组织合作社时,共有木帆船375只,平均每只4.5个吨位,其中最大的仅载重11吨。1968年,购置一只机动驳船,开始编组轮拖队,结束了本地区完全用木帆船运货物的历史。1969年,自造两条30吨的轮驳船。1979年生产40吨以上的铁骨水泥船。从此,小吨位的船只不再参与长途货运。1983年,实有轮拖两艘,共160匹马力;50匹马力以下的机动货船32艘,净载重720吨;货运驳船22艘,净载重804吨;帆船12艘,净载重112吨。1985年,实有轮拖5艘,共525匹马力;50匹马力以下小型机动货船35艘,净载重995吨;货运驳船30艘,净载重1529吨。
建国初期,木帆船只在濉河、沱河上航行,较大的船只常年都在外河参加运输。新汴河通航后,汛期船只可全部回到市区码头,枯水季节大的船只仍需流向外河。因此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外河所占的比例很大。1983年,宿州市船只在长江干流货运量2万吨,货物周转量448万吨公里;在淮河水系货运量1万吨,货物周转量200万吨公里。1985年,宿州市船只在长江干流货运量1.8万吨,货物周转量589万吨公里;在淮河水系货运量1.6万吨,货物周转量885万吨公里。
上一篇:第二节 铁路运输
下一篇:第四节 市内运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