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清末,宿城仅有少数中医开业,郊区更是缺医少药。民国2年(1913),江苏丰县人刘汉三来宿城开设西医诊所。民国5年,美国传教土在宿城南关开设民爱医院(即今宿县地区人民医院的前身)。汪伪时期,日本人在宿城开设3家西医诊所。民国35年,第一家官办卫生院在中山街设立。至建国前夕,宿城有开诊中医10人,西医院(所)7家。
建国前,卫生防疫无人过问,霍乱、天花、伤寒、痢疾、疟疾等传染病多次流行,为祸极烈。民国19年的一次霍乱大流行,发病人数占全城人数的80%。
建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地方病和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缺医少药的状况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