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建国前,本县境内河道年久失修,常常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现象。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积极领导人民群众兴修水利,经过36年的治理,基本上改变了水旱灾害频繁的局面。50年代,水利工程以防洪除涝为主。60年代,大力发展涵闸,水库蓄水工程。"文化大革命"期间,重点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井灌事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利工程坚持"以排为主,排灌结合,挖潜配套,主攻渍涝,发展灌溉"的方针,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完善和配套。至1985年,国家和地方为兴修水利,先后拨给资金9128万元,调拨钢材1755吨,水泥86397吨,木材4503立方米,全县完成土方30099万立方米,石方98.28万立方米,砼方9.78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