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村庄
1949年全县村庄4456个,1958年提倡组织军事化,生产“大兵团作战”,部分村庄合并。1963年以后大部分恢复。村庄分布:西北部较疏,规模较大;东南部较密,规模较小。千人以上的村庄56个,分布在黄岭、鱼同城、姜寨3区45个。姜寨区163个村庄住83602人,平均每村516人;鱼同城区姚寨乡魏营477户2193人;吕寨区350个村庄,住64318人,平均每村183.8人,仅相当于姜寨区平均数的35.6%。吕寨乡三节子园仅3户9人。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部分村庄更新名。如迎仙区的秦大金庄更名胜利庄,小秦庄更名翻身庄,秦秘庄更名得劲庄。城郊区邢塘乡民国期间以乡绅刘科为名的刘科寨,1970年更名东风寨。1982年地名普查以后,更换一些带有迷信色彩和不文明的村名。如杨桥区王寨乡的鬼庄更名桂庄,老集区庄寨乡的杂毛营更名五里营,黄岭区前林乡的大鬼张庄更名大贵张庄等。
1985年全县4381个自然村,其中城关镇28个,城郊区289个,鱼同城区230个,黄岭区263个,杨桥区421个,姜寨区163个,迎仙区383个,长官区327个,老集区514个,宋集区402个,张集区338个,滑集区359个,吕寨区350个,艾亭区3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