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组织
民国16~20年(1927~1931年),中共党员张蕴华在长官店创办农民夜校,成立穷人会,发展会员300余人。中共滑集区委在桃花店组织反饥饿、搞均粮斗争成立的“光蛋会”,向地主豪绅开展斗争。1949年3月以贫农、雇农、中农为主体成立临泉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随之全县22个区先后建立了农会。土地改革开始,通过整顿发展,会员占总人口的30%。在土改过程中划分阶级,没收地主五大财产,分配斗争果实,都经农会讨论、决议和执行。土改后,农会在组织互助合作化和发展农业生产上都是中坚力量。1954年6月农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9月,农村普遍建立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学校,实行所谓“在农村,则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69年4月,成立贫下中农代表会(简称“贫代会”)。1973年7月,改为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84年7月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