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督教
基督教有“自立会”、“内地会”、“安息日会”3个派别。“自立会”派,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颍上城关设立教堂,历任传教士均.竟耍沤陶呓霭偃恕C窆5年(1916年)教堂停止活动。民国6年(1917年)“内地会”派Z代“自立会”而起,创办人姚华轩(颍上张泊渡人)。1923年教堂设于城关东街旗杆巷北首,有房屋14间,信徒最多时不满百人,曾于张泊渡、新集子设分会,1918年前后,分属上海和蚌埠教区管辖。“安息日会”派的基督教,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城关西大街设教堂。信徒百人。民国5年(1916年),附设三育小学。在南照、江口分设教堂,信徒约百人。解放初,全县共有基督教礼拜堂及活动点3处(城关、南照、江口),有内地会、自立会、安息日会等3个教派,教牧人员20多,教徒500余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宗教活动由明转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少地方恢复了宗教正常活动。中共中央(82)19号文件下达后,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对基督教的房产,进行全面调查和落实。1986年4月,颍上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制订《基督教信徒守则》;建立“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委小组,进行“三定”(定点、定片、定人)。1986年统计:全县共有信徒3705人,开放城关基督教堂1所,农村基督教简易宗教活动点29处,另有私设的家庭聚会百余处,培训15名义工传道人员,设基督教牧师1人。
1983年,颍上基督教受“呼喊派”渗入影响,一度出现不正常活动现象。所谓“呼喊派”,是我国极少数流亡海外的反动分子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和资助下,利用宗教形式渗透到国内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组织。它假借基督教名义,向国内各地进行反党、反人民、反“三自”的反革命活动。我县南照、六十铺等区受骗群众达800多人,10月中旬,县公安局拘审首犯,呼喊派被彻底消灭,基督教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