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类型
阜南县成土的基本母质,多系黄黑土性古河流沉积物,但在成土过程中,不同地区因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的基本特性也各异。据普查全县土壤可分为3个土类,3个亚类,8个土属,29个土种。见附表。
表10土壤分类表

二、土壤分布
砂僵黑土类的普通砂礓黑土亚类,土质粘重,耕层较浅,有明显坚实的犁底层。在全县耕地土壤中有砂礓黑土、黄土、青白土3个土属9个土种。以黄土属面积最大,为55万亩,占耕地面积30%。有机质含量为0.8%—1%,含氮0.06%—0.08%,速效磷3—5ppm2,速效钾180ppm2,渗透性好,保水性差,受涝渍轻,易旱。宜种植小麦、红芋、芝麻等作物,在黄土属中,生产性能以青黄土较好,死黄土较差。
砂礓黑土是淮北低产土壤,土质瘠薄。经过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等。在六里乡的娄风园、三塔乡的李小郢等地,70年代已创造出粮棉持续高产的实绩。
潮土类的灰潮土亚类,在洪濛洼地呈狭长带状分布。地下水埋藏深度在1米左右。耕性好,肥力高。有16万亩的麻沙土是淮北地区高产土壤。但由于易受洪涝,生产极不稳定。
棕壤类的潮棕壤亚类,分布在岗坡地带。上层粘重紧实,透水性差,有机质含量低。面积较大的白黄土属在西自方集,东到黄岗的缓坡地带,雨后板结发白。红芋产量低,成熟期遇连阴雨,薯块易伤水。芝麻在始花期雨后易枯萎。适宜水稻,潜在肥力高。万沟乡的王冲在60—70年代,改善种作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为稻、油菜、红麻,效益显著。地城乡枫柏岗村北,大片岗坡,历史上几近不毛之地,70—80年代,修成梯田,建电灌站,引泗沟(洪河分洪道)水浇灌,麦稻轮作,一年两熟,今为粮仓。
全县粘重土壤67.85万亩,占总面积24.56%;50厘米以上出现砂礓7.8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2.86%;易涝易旱,水份状况不良88.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1.97%;有机质含量小于1%的46.2万亩,占总面积16.72%;全氮含量小于0.075%的37.08万亩,占总面积13.42%;速效磷小于60ppm2的2.69万亩,占总面积0.97%;耕层土壤冲刷,砂礓厚的1.14万亩,占总面积0.41%。
全县土壤有机质1.201%,含氮量0.0857%,速效磷6.7ppm2,速效钾144p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