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七章 工业

第四节 化学工业

熬硝
本县熬硝业历史较久。以老墙土为原料,淋水熬煮而成。民国5年(1916年),《蒙城县政书》载:“城内煮硝十八灶,年产七千斤,每斤一百二十文”。民国16年,城内有20多家,70多人从业,秋冬旺季,每户每月产硝约200多斤。1956年,成立硝磺生产合作社,入社100多人。1965年以后,全部停业。
磷肥
1964年前后,部分社队开始从外地购进磷矿石、硫酸,加工磷肥。全县最多时有30多个小厂,年产约2万吨。因质次价高,先后停产。1976年,国营磷肥厂于县城西北涡河南岸建成投产。内设4个科室和4个班组,当年产过磷酸钙1200吨,产值17万元。1977年扩建。1980年生产过磷酸钙9660吨,含磷量为10.11%,产值110万元,上交税金7.5万元,获纯利1.95万元。1981年,自筹资金,改造设备,实现机械化操作,减少粉尘浓度和含氟气体污染。
1985年,产过磷酸钙55000吨,产值660万元,上交税金12.1万元,纯利润12.4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0.4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30.1万元,职工68名,机械总动力561千瓦,厂区1.36万平方米,厂房0.43万平方米。
氮肥
1973年,国营化肥厂于蒙涡公路李庵桥南建成投产。内设8个科室和3个车间,次年,产碳酸氢铵541吨。至1982年10月,计产碳酸氢铵12.3万吨。产品平均合格率73—81%,含氮量16.8%,含水量在5%左右,属二级品。总产值1456万元。累计亏损608万元。县财政补贴594.1万元。1983年扭亏为盈。1985年7月,产品滞销,暂停生产。职工302名,其中管理人员42名,科技人员16名,厂区5.6万平方米,厂房0.6万平方米,机械总动力8475千瓦。
塑料制品
1971年,两个塑料厂(集体企业)回收塑料废品,加工塑料板、袋。1980年,自制模具,批量生产塑料桶、壶、凉拖鞋,工业配件。1985年,两厂共有职工167名,机械总动力1041千瓦,年产值104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纯利润8.3万元。,
1985年,乡镇塑料制品厂两个,年产值115.8万元。
上一篇:第三节 建材工业
下一篇:第五节 纺织工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