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资
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丙奎开设“复昌号”铁货店,年销铁货约5000公斤。光绪二十年,王文兰开设“庆兴泰”铁货店,年销铁货4.1万公斤。
民国初年,县城三家较大的铁货店,年销售铁货约7.3万公斤。
建国初,供销社经营小型农具。1952年,供销社出售小农具5.17万件。首次售出化肥1吨,农药2吨,农药机械44架。1953年,供销社增加供应农用种子。经营农用生产资料150余种。1955年,县供销社设生资经营部,区基层社设生资门市部,经营农具、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160余种,销售化肥35吨。1956年,农资经营的品种增加到182个,售出化肥580吨,农药143吨。1957年,供应化肥933吨,农药265吨。1960年,农资货源短缺,供销系统坚持“地方货源与国家分配、上级调拨与计划采购、商业供应与组织生产、供应新的与维修旧的”四结合原则,对中小型农具实行就地收购、就地加工、就地供应。自制土磷肥、五四O六菌肥、土氨水用于农业生产。当年供应化肥3091吨。1961年,销售化肥1794吨,农药293吨。1966年,县社生资经理部,改为生产资料公司,经营498个品种,销售化肥5315吨,农药173吨,地膜8吨。1974年,全县再次“土法上马”,自制土化肥、土农药,建10个区磷肥厂,共生产过磷酸钙5000吨,许多社队自制石硫合剂、苦楝乳等土农药。1976年,县供销社生资公司集中经营化肥、农药、农具、地膜等类物资576种,大宗农资商品按调拨计划直接送货到农村供应点。当年销售化肥1.57万吨,农药796吨,农业机械3100台(架),农用薄膜11吨。
1980年,农资需要量迅速增长,个体、集体商业部门开始大量经营化肥。1981年,销售化肥10.84万吨,农药786吨,农业机械4770台(架)。1984年,供销系统生资经营专业人员有286人,经营品种470个。销售化肥10.77万吨,农药576吨,地膜80吨,农业机械6200台(架),小型农具19.17万件,盈利14.4万元。
1985年,农资公司销售化肥7.1万吨,农药147吨,地膜83.2吨,农业机械2345台(架),小型农具11.8万件,个体与其它非专营单位购销化肥约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