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市郊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5.3℃,雨量1114.6毫米,日照2169.4小时,无霜期220天。建国前,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生产技术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很低,农民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生活贫困。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淠河总干渠建成后,相继兴建了一些排灌工程,解决了郊区东南岗丘易旱、西北湾畈常涝的问题;加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良种的推广及病虫害的防治,农业生产日渐发展。
1979年建市后,通过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向,调整了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商品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86年,农业人口由1979年37988人增加到42288人,耕地由1979年28432亩减少到25761亩,粮食亩产由1979年的282.5公斤提高到383公斤,蔬菜总产量由1979年的8536吨增长到26010吨;农业总产值由1979年的916万元增长到1790万元,其中农业占总产值的42.3%、牧业占33.1%、副业占19.8%、林业占3.2%、渔业占1.6%;郊区人均年收入由1979年的92元增长到500.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