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贵池市
位于区境北部,市区临长江。1993年年末总人口59.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万人。总面积2431.7平方公路,其中耕地面积46.7万亩,人均耕地0.92亩。市以下设8镇、两个办事处、19乡,302个行政村。
市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农业以粮、棉、油料、茶叶、蚕桑生产为主,林地面积192万亩,养殖水面11万亩。矿业资源得天独厚,已查明的有金、银、铁、锰、铜、铅、锌、锡、煤、硫、萤石、石英、花岗石、大理石等,其中黄金生产已列入国家计划。
贵池在春秋时属吴国地,战国时并于越,越亡属楚。汉初始建石城县,属丹阳郡。隋开皇十九年(599),石城县改名秋浦县。五代杨吴顺义六年(926)改秋浦县为贵池县。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调整安庆行署行政区划,撤销贵池县,成立贵池市(县级),以贵池县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市的行政区域。建市以前,贵池县是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贵池市成立以后,确定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化为主导,小城市,大农村,共同繁荣”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城区建设的远景规划是2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
1993年城区建设面积已扩大到11平方公路,为解放前贵池县城的5倍。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总计5986个,其中,乡级以上的207个,较具规模的有贵池钢厂、贵池发电厂、家用机床厂、江南轴承厂、毛巾被单厂、啤酒厂、杏花村酒厂、梅村乡马头金矿、里山乡六峰山铜矿等。地区驻贵池的工业企业有:池州铅锌冶炼厂、池州烧碱厂、池州无线电厂、池州农药厂等。
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和90%。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计9.45万人。
贵池市是皖南风景区的北大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旅游业兴起。近年,重点修整齐山、万罗山、杏花村、清溪塔等名胜古迹,及开发牌楼镇的大型石灰岩溶洞大王洞,致使以秋浦河和古石城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得到保护和利用。
199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农业总产值3.64亿元,工业总产值4.45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4.28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48.8%。财政收入336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