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1956年,县总工会和县文教科在城关、殷汇、乌沙办职工业余学校三所。同年,县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创建于县城九华街,设扫盲班一个,翌年增至五个班。池口船民文化学校亦于1957年建立。此间,贵池茶厂也办了职工业余学校。
1958年,职工业余学校与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合并,称“红专学校”。由于中心工作多,人事变动大,“红专学校”历时不久即自动停办。
1975年,县化肥厂首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一年,招收本厂技术骨干和科、室干部为学员,任教者为本厂干部和技术员。至1977年止,全县办有“七·二一”工人大学21所,在校学员340人,另各单位附设短期培训班,培训结业91人。从1975年至1977年,全县有职工政治文化夜校1964所,参加学习的逾万人。同期,本县部分企业单位自办职工文化夜校,培训本系统职工。
1984年4月,县职工教育委员会对县境企、事业单位中1968至1980年初中毕业生和1970年至1980年的高中毕业生中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人,进行政治补课和文化补课(简称“双补”)。每期3个月至半年,修业期满,经考试验收合格,承认其初中或高中毕业资格。
1985年7月,全县职工文化合格率,由1984年底的4.83%,上升到36.4%。3187名“双补”对象,通过考试,已合格的1163名,县邮电局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中央规定的职工“双补”指标,合格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