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个人防护
血吸虫病的感染,主要是接触疫水造成的。易感时间大都在每年4至7月份,此间雨水多,又是农忙季节,群众生产、生活接触疫水机会多。60年代初期,由于医务人员对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原因尚未认识和掌握,未作防护,致大批人急性感染,危害健康及生命。做好防护是血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防护组织。凡流行地区,都建立了防护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办公,掌握防护情况。在易感染季节,党委把搞好防护作为中心工作。主要负责人亲临疫区,抓宣传、订措施、边指导、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茅坦乡党委负责人与专业人员一起,在易感染季节深入湖场抓防护,制订措施,凡是下湖打草,午季收割,防汛抢险,下河扒沙,运石头和从事其他劳动人员,都应备有防护用品,必须穿防护袜、防护服(鞋),打绑腿或涂擦防护油,每4小时涂一次,这些措施已向全县推广。(2)做好早期预防。每年1至2月份组织血防人员深入疫区调查,摸清干部思想动态的底,防护用品准备情况的底,下湖从事活动的底,掌握下湖时间、人数以及午季作物地点、面积、成熟期等,做到情况明。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发动群众,自筹防护袜及其他防护用品,要求下湖人员都备有防护用品。在技术上采取培训和指导的方法,先后培训防护员计7129人,把防护技术教给他们。使其成为防护工作的技术力量。(3)依靠群众。在防护期间。召开有关会议,发布防护通告,编印防护知识手册,运用办简报、黑板报、土广播等宣传形式进行防护宣传。同时把好“三关”(打湖草、抢收午季、捕洪水鱼),订立防护公约,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做到“三禁止”——禁止没有防护设备的农民下湖打草,禁止捕捞洪水鱼,禁止下湖洗澡。“两不准”——没有领导带队不准下湖打草,未做好防护不准下湖打草或从事其他劳动。进入80年代以来,对易感染地带进行防护性灭螺,即在人畜经常活动的易感染地带,用五氯酚钠喷洒1—2遍,以杀灭尾蚴为主,阳性钉螺也相对减少。每年防护性灭螺面积约5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