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旅游开发
1984年11月,安徽省旅游经济考察团到贵池,对以齐山、秋浦河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1985年5月,本县文化部门一批旅游爱好者,在牌楼乡穿山村干部的协助下,两次探视大王洞取得成功。同年,贵池县人民政府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组成大王洞风景区考察组考察大王洞,并召开论证会。11月,贵池县城建局邀请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鲍家声(贵池人)和教授郑光复、副教授杜顺宝到现场察看,并提出风景区规划大纲。1986年9月,县地方财政投资150万元,决定对大王洞进行开发。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完成并对外开放,共计建设游览道路2000余米,接待设施750平方米。到1988年底,共接待游人15万人次,门票收入6万元。
1986年5月,贵池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会同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所,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完成《齐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设计》的编制。5月20日至23日,召开由党政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的规划评议会,将规划区扩大到齐山外围的白沙湖,开阔了视野,使齐山总体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安徽省政府正式将齐山——秋浦仙境(大王洞、万罗山、四岭水库、秋浦河)定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2年起,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对齐山进行重点园林建筑。至1988年,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占地5000平方米;铺游览便道4公里,供水管道2.5公里,架通供电线路4公里。与此同时,对景区外围环境进行保护。1980年至1988年,齐山园林管理处共接待游人40万余人次。
自1980年起,全县风景区采用乡土树种封山养护次生林和人工造林,进行景区绿化、使以齐山为代表的景区生态环境趋优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