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设置政治课,开展团队活动,加强班主任工作和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等途径,采用周会课、报告、讨论、访问、讲革命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向中、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劳动教育、政策法令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50年代,学校党员少,全县只有东流中学与双塔中学联合成立的1个党支部,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在校长和团组织领导下进行。
1960年8月,中共东至县委宣传部下达《关于全县文教系统建党工作的情况和意见》,对党支部建设作了具体布置。各中学渐次建立党支部,农村部分小学以辅导学区为单位与社直机关联合成立机关支部。党支部成为领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党员人数较多的中学,一般配有支部书记(兼校长),负责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员少的学校,则配备党员校长,负责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突出地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学校党支部要向学生灌输毛泽东思想和阶级斗争理论,还随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
1976年以后,中共东至县委开始重视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到1987年,全县中、小学,共建党支部55个,发展党员680名,占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12%。随着学校党组织的壮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相应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