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用物资
民国期间,县内无专门供应农用物资的店铺。农民使用的工具,多到匠铺定购,或请手工业者上门加工。建国后,由县、乡合作社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但开始仅有犁头、壁耳、棕绳、蓑衣、斗笠、石膏、饼肥等少量品种。1953年始销化学肥料(硫酸铵)和新式步犁。是年供应化肥1吨,饼肥339.3吨。1954年开始供应良种。1955年供应农药、药械和木桶揉茶机。翌年供应化肥136.4吨、农药4.7吨。1957年,经营品种达180种,其中化肥3种、农药2种、农药械2种、农机具20种。1968年,供应手扶拖拉机,1969年开始供应农用塑料薄膜,以及机动抽水机和水轮泵等。1972年元月成立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公司(隶属县供销合作社)。1973年以后,相继增加了铁制茶叶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动机及多种机械零配件的供应。1979年供应品种达415种,其中几个主要品种的销售量为:化肥2560吨,农药141吨,农用薄膜33.5吨,农药械670架,茶时机械106部,手扶拖拉机59台。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对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较为突出。1982年的化肥供应量达6440吨。
1985年,全县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472万元,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3.7%,比1978年增长61.6%,比1965年增长10.2倍。
附:若干年份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示意图(见第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