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平军转战石埭
太平军从咸丰三年(1853)进军石埭,至同治二年(1863)的十年之中,八次进占县城,并于各地设军帅、旅帅、司马、百长等职。在此期间,战斗频繁,战绩卓著。
1.榉根岭战斗
咸丰八年(1858)正月,太平军占东流、建德后,挺进榉根岭时遭祁门县团练狙击,形成对峙局面,激战三昼夜,太平军撤出战斗,进驻殷汇。
2.黄土岭战斗
咸丰八年八月,驻池州太平军杨辅清部攻克青阳后,由陵阳进攻石埭,在黄土岭与石埭团练交战,清军江长贵率徽州清军赶至黄土岭围攻太平军,太平军因寡不敌欢撤走。
3.源头战斗
咸丰九年四月,清军贵池都司夏占龟,池州外委汪联各率本部联合进攻东流、建德(今东至县)。太平军由建德汪村、姚村分路越石板岭、鸡头岭撤至珂田(今属石台)一带,清军尾追于后。时太平军一部分沿源头大道向占坡方向佯退,大部分埋伏于源头山地两侧,当清军进入伏击圈后,杀声四起,前后夹击,清兵大败。夏、汪两人于徐村毙命,其马受惊在徐村桥摔死。太平军回戈,复占东流、建德。
4.甲子岭之战
咸丰九年春,清朝政府为扑灭石埭境内太平军,命驻皖南清军进犯本县龙岩(今七都),扎寨于甘矶山。七月,太平军辅王杨辅清由景德镇率部攻打龙岩,围清军数重,清军3000余人被消灭过半。清廷派兵救援,行至万觉岭时被石达开部围困,驻龙岩清军欲从甲子岭打开突破口与援军汇合,不料进入杨辅清部的伏击圈,被围清军全数被歼。数千名太平军乘胜直捣清军据点——甘矶山,至此驻龙岩清军全遭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