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津(天)浦(口)线
津浦线自徐州以南24公里处进入安徽省境,纵贯淮北平原中部,沿途跨越濉河、新汴河、浍河、河及淮河于流,通过蚌埠后,穿越皖东丘陵,于滁州以东23公里处进至江苏省境。在安徽境内长295公里,沿途与符(离集)夹(河)、淮南线相交会。津浦线为国家Ⅰ级干线,线路技术设备良好。全线为复线,铺设重型轨。仑区段采用自动闭塞方式,沿线车站实行电气集中联锁。
二、符(离集)夹(河)线
符夹线起自津浦线符离集,至青龙山连接青(龙山)阜(阳)线,沿途经过淮北、萧县等地,至江苏省境夹河寨与陇海线接轨。在安徽境内长82.5公里。符夹线在路网中为联络线,因徐州—汉口、漯河—淮北线在青龙山接轨,故采用Ⅰ级线路标准,实行半自动封闭。
三、陇(兰州)海(连云港)线
陇海线自萧县北部集进入安徽省境,横贯萧县、砀山地区,由砀山县楼进入河南省境。在安徽境内长72公里。陇海线为国家Ⅰ级干线,徐州以西铺设复线,装置半自动闭塞设备。
四、青阜线、阜淮线
青阜线起自符(离集)夹(河寨)线青龙山,向南经临涣、涡阳、插花等地,到达阜阳,全长146公里。阜淮线起自阜阳,向东经江口集、谢桥、凤台、潘集等地,在淮南黑泥洼与淮南线接轨,全长127公里。其中潘集西一淮南段,铺设复线。2线纵贯淮北平原。青阜线自北至南沿途跨越沱河、浍河、北淝河、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河流;阜淮线自西向东,沿途跨越颍河、西淝河及淮河干流。青阜线为国家Ⅲ级干线,质量较差,全线仅涡阳一个给水站,区间闭塞方式落后,是目前省内唯一使用路签闭塞的路线。
五、淮南线、水蚌线、大张支线、轮北支线
淮南线起自淮南市田家庵,经大通、水家湖、合肥、巢湖等地,到达芜湖市裕溪口。全长213公里。水蚌线北起蚌埠,南至水家湖与淮南线接轨,全长61公里。大张支线东。起淮南市大通区,西至淮南市张楼,全长30公里。轮北支线北起芜湖市裕溪口,南至芜湖北站,全长11公里。淮南线、水蚌线、大张支线、轮北支线,统称淮南线。该线自北向东南,穿过江淮丘陵中部,跨越新淠河,南淝河、柘皋河、裕溪河等河流,沿途丘陵、岗地、平原交错,线路坡度大于淮河以北各线。淮南线系建国前修建的,当时修建技术标准低,设备简陋。建国后,虽经多次整修,通过能力仍然不高。淮南市境内部分区段,因受采煤区塌陷影响,路基逐年下沉,为长期慢行地段。望峰岗以西,林头以南部分区段,线路弯曲半径小,车辆限速行驶。
六、宁铜线
宁铜线起自南京市,于慈湖北进入安徽省境内,经马鞍山、当涂、芜湖市、繁昌等地,到达铜陵市横港,全长209公里。宁铜线,大致与长江平行。沿途跨越姑溪河、青弋江、漳河等河流。宁铜线宁芜段系建国前修建的。当时修建技术标准低,设备差,最大坡度达14.8%,路基易受长江洪水影响。建国后,曾数次进行局部技术改造,实行半自动闭塞,大部分区段铺设重型轨,通过能力有提高。
七、皖赣线
皖赣线起自芜铜线火龙岗,经湾

、宣城、宁国、绩溪、歙县、屯溪、休宁、祁门等地,由倒湖进入江西省境。在安徽境内长342公里。皖赣线为国家Ⅰ级干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火龙岗——宣城段为青弋江、水阳江下游圩区;宣城—宁国段为皖南丘陵区;宁国—祁门县省界段为皖南山区。在安徽境内建有隧道32处,总长693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