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教
明嘉靖《石埭县志》载,汉元封年间(前110至105),陵阳县令窦子明信奉道教,通炼丹之术,是为县境内有道教记载之始。
1.道观
唐天宝年间,玄宗李隆基下诏遍访天下名山福地,曾敕命在石壕县陵阳山(今属黄山市)建仙坛宫,内筑玉皇殿、三清殿(清乾隆年间二殿废圮)。此外,县内还先后建有昭盖观、南观、北观、葛仙翁庙等4所,南、北二观于清康熙年间废圮,葛仙翁庙于乾隆年间毁坏,昭盖观废圮年代无载。民国23年(1934),全县尚存道观2所,建国后,县内无道观。
2.教徒
宋《太平寰宇记》载,石埭“今有仙坛,醮祭不绝”。明弘治元年(1488),在广阳后溪上建桥,名为“望仙桥”,意在纪念窦令“仙化”。
清道光年间,县人周谷创“太谷学派”,又称“太谷经”,传播道教,从者甚众。民国23年(1934),县内信仰道教者达3026人,道士遍及全县,尤以七井一带为甚。道教徒有固定的斋醮活动,诸如三十年一届“百子会”、十年一届“孤幽斋”等,其余多为岁时祝祭和丧事中设醮做道事。
建国后,县内道士大多从事农业生产。1955年调查,全县尚有道士14名,其中仅有少数道士间或在偏僻山区搞斋醮活动。此后,道士活动日渐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