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安徽省防空组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属省保安司令部管辖。民国24年10月10日成立安徽省防空协会。办理防空设计、规划及宣传工作。后因组织、人员、经费无着落,遂于民国27年2月裁撤。业务交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办理。民国期间,防空活动很少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基本上无防空保护。据历史资料记载,从民国28年到民国32年,日本侵略军飞机对广德、芜湖、青阳、太平、歙县、合肥、寿县、六安、桐城等62个县和重要集镇进行1513次空袭轰炸。出动飞机6010架次,投弹18383次,炸死7962人,炸伤6460人,炸毁房屋104876间,震倒房屋22220间,炸毁民船8艘,汽车3辆,财产损失达3971万余元(法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建设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人防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68年,安徽无专门人防机构,人防业务归省公安厅治安保卫处代管。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从这个时候起到1977年,安徽省广大干部群众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要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人防战略建设。1978年10月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后,安徽省人防建设进入平战结合,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阶段。到1986年止,全省人防重点城市有合肥市(一类设防城市)、蚌埠市、芜湖市(二类设防城市)、淮北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宿州市、滁州市(三类设防城市)等12个市。从事人防工作的国家正式职工720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74人,工程师31人,助理工程师34人,技术员24人。人防掩蔽工事已从简单的地洞、单功能地道,逐步发展为能藏、能打、能守、能攻、能生产、能生活,具有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等多功能的地下防御体系。以各人防重点城市为中心的警报通信网基本形成。能准确、迅速地接收和传递北京、南京发来的指示、命令及警报信号。防空宣传已由“无声”(图片)发展到“有声”(电影,录相)宣传。人民群众对防空战备工作基本上有了明确的认识,战时防护、救护、消防常识和技能得到初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