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美军飞行员
(一)徽州地区人民营救美军飞行员
民国31年(1942年)4月18日,美军作为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军,派遣空军上校杜利特尔,率16架B25轰炸机,从距日本650海里的航空母舰“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等城市。空袭后,机组按原定计划飞往中国浙江衢州机场降落。当时,由于衢州风雨交加,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油料耗尽,杜利特尔即命令各机组弃机跳伞。机上飞行人员分别降落在安徽之歙县、宁国,浙江之临安、三门等地,除8人落人日军手中外,其余飞行员均被皖、浙2省人民救护。其中,7号机组(哈锐卡锐尔号)5名飞行人员,被歙县小洲、漳潭、棉溪3乡农民救起。
民国31年4月18日晚9时许,小洲乡的农民听到了一阵隆隆的飞机声,接着一声闷雷似的巨响,飞机轰鸣声突然消失。19日晨8时许,张荣华等3名学生,在村头木桥旁发现2名外国人。校长张建华听说后,联想到昨晚飞机的轰鸣和爆炸声,判断是外军飞机失事遇难的飞行员,快步前往村头看望。张建华是位有阅历的人,抗战前曾在上海经商。他走到村头,见2名飞机员是白皮肤,蓝眼睛,一眼就看出是美国人,忙伸出手表示欢迎的意思。据后来知道,这2名美军飞行员,一名是7号机组的机长格兰宁,另一名是副机长莱德。他俩跳伞后,因天黑,在五指坞山里呆了一夜,清晨下山,2人相遇。2名美军飞行员见这位中国人举止文明,态度热情,并无敌意,便上前答话,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沦陷区,还是游击区?张建华不懂美军飞行员的话,但明白他俩要知道的情况,急中生智,说出“孙中山”三个字。格兰宁和莱德会意地笑了,并用各种方式说明他俩是美国人,是中国的盟军。张建华也会意地点点头。
张建华先将美军飞行员迎到家里。2名飞行员已一天一夜没吃饭,又在山林里奔走一夜,表现出饥饿不堪的样子。张建华拿出苞米(玉米)给他俩吃。美军飞机员见黄灿灿的苞米,不知是什么食物,也不知道怎样吃。张建华便拿起一个作示范,带头先吃,美军飞行员也跟着吃起来,边吃边点头,示意好吃。张建华的儿子张根善,又给每人倒了一杯香茶,让他俩饱餐了一顿。
餐后,美军飞行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张建华表达感谢之情。机长格兰宁,将自己佩戴的一枚铂质腕章取下来,恭恭敬敬地佩戴在张建华的胸间,然后举起手来,向张建华敬了一个礼。此时,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建华将美军飞行员接到学校。美军飞行员见村民对降落伞好奇,便将它展开,铺在地上,让村民和学生们观看,顿时,深山的校园内洋溢起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气氛。张建华没敢多留这2名美军飞行员,便要他俩收拾好降落伞,找来张立功、张观德2名青年,挑上降落伞和其它物品,从坑口翻山,护送到歙县县城。
同一天,在五指坞山东麓漳潭乡铁斧,村民方德灶,棉溪乡下柔汰村民吕德云也分别营救厂3名美军飞行员,即机枪手噶登纳,投弹手波尔茨,驾驶员凯柏勒。至此,美军7号机组的5名飞行贝,全部被歙县人民救出深山。5名飞行员在歙县城里一家旅社会合时,欢弃若狂,高喊:奇迹!奇迹!
歙县城当时是国民党军第三十二集团军驻地,军事当局安排歙县军邮站主任曾建培负责接待工作。曾建培找厂旅社对面餐馆的厨师,教他做西餐,而后又去航空站借了5副刀叉(实际只有4副半),使美国飞行员吃上了西餐。曾建培会英语,彼此语言相通。机长格兰宁取出地图,介绍厂他们从美国出发后的经历,并邀请曾建培在这张地图上签名。上午,美军飞行贝参观了歙县城,当他们走到新安江上太平侨的时候,触景生情,拉着营救和护送他们的救命恩人(美国飞行员称营救他们的农民为“救命恩人”)合影留念。然后,5名美国飞行员全副武装,在桥头拍了一张合影。下午,由曾建培护送,将5名飞行员送到衢州,而后由重庆辗转回到厂美国。
(二)嘉山地区中共游击队营救美军飞行员
民国33年(1944年)10月2日上午9时,一架援华抗战的美军B—29重型轰炸机,号称“超级保垒”,在滁县一带执行轰炸任务时,被日军地面炮火击中,拖着浓烟,飞行至嘉山县管店上空坠毁,飞行员相继跳伞。是时,中共横山区区长兼游击队队长谢璞山,正带领一支游击队活动在津浦铁路西,见有4名飞行员降落在其活动区,立即率队赶往飞行员着落地点营救。与此同时,驻管店日军一个小队及几名伪警察也闻讯赶到这里捕捉美军飞行员。日军见4名美军飞行员降落在不远的地方,便欲生俘。谢璞山带领游击队占领有利地形,冒死相救,打退日军数次进攻,终于将4名飞行员救出危险区域。为摆脱日军的抢夺,游击队当夜将4名飞行员护送过津浦铁路,在横山区署所在地尤岗住了一夜,于次日护送到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自来桥。美军飞行员对抗日游击队相救十分感激。一名飞行员脱下自己身上穿的黄呢上衣,交换谢璞山穿的灰棉衣,并要谢璞山在衣服上写上名字,留作纪念。谢璞山在衣服上写了:“抗日根据地横山区区长谢璞山。”
除横山区游击队营救4名美军飞行员外,中共地下交通员管德华,也在管店东洼陈庄的家门口营救了一名美军飞行员,交游击队负责人“老弯”(植品三)护送到自来桥。此外,有一名飞行员死在机舱里,一名飞行员跳伞时着地身亡。其遗体亦同时由游击队护送到自来桥。
被横山游击队和管德华营救的5名美军飞行员送到自来桥后,受到嘉山县民主政府的热情接待,而后转送到新四军第二师,由第二师第五旅参谋长张元寿护送,经过辗转送回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驻地成都。5名美军飞行员对中国抗日军民的营救十分感激,临行前,与工作人员合影了2张照片,留下了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是:美军中校萨伏衣、上尉奥勃郎、中尉鲁茨、斯太尔美克、军曹勃伦台治。
对2名美军飞行员遗体,嘉山县民主政府当时举行了安葬仪式,修了墓,立了墓碑,墓碑上写着:抗日盟军烈士之墓”。
此次空难中,在管店一带降落的美军飞行员,还有2名,一名被日军生俘,一名着陆后身负重伤,被日军枪杀。被生俘的一名美军飞行员,日军将其上衣脱光,在三界一带裸体游街,以后不知去向。被日军杀死的1名美军飞行员,当时由管店地区农民将其埋葬在管店东南陈村的一个山坡上。民国35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军要将死难者遗体运回本国。美军代表找到中共驻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周恩来,要求中共协助。周恩来当即写信给嘉山县民主政府。嘉山县民主政府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派专人协助美方,将安葬在自来桥和管店的美军飞行员遗体启运护送到南京。
(三)宿县地区中共游击队营救美军飞行员
民国34年(1945年)元月2日下午,一架援华抗日的美军作战飞机,在宿县上空作战时,被日军炮火忐中,拖着浓烟,坠落在距宿县南45里的白圩子村小张庄东侧。当时,中共领导的宿南游击队,正在这一带执行任务。他们发现美机坠落,即在区长王国藩、游击队长潘成焕带领下,赶去营救。在距飞机坠落的200米处,发现一名跳伞的美军飞行员。当时美军飞行员随身携带有降落伞、乎枪、空军航空图等枪械和物品。王国藩和潘成焕当即决定,派游击队一个班,将飞行员及军用物资送回村庄保护,其余游击队员赶到飞机坠毁地点,将飞机散落的零部件,全部收拢起来,运回村庄。机头坠地有2米多深,一时无法搬动,又因天色已晚,不能久留,只好第二天再挖。
游击队将美军飞行员送到白圩子村后,即找了一户卫生条件较好的人家,安排住下,还令司务长做些好吃的饭菜,招待飞行员。王国藩、潘成焕回村后,便来到飞行员住处,看望飞行员。回双方语言不通,一时又找不到翻译,王国藩和潘成焕便笑着迎上去,握握飞行员手,表示欢迎的意思。飞行员见王国藩和潘成焕的举止,知是这里领导人,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找了一行字,指着问:“你们是不是中国游击队?”王国藩点点头。飞行员又从本子上找了一行字,说:“我是美国人,来帮助中国打日本的!”王国藩连连点头,示意明白,并作了一个手势表示感谢。飞行员也笑着连连点头,对游击队的营救表示感谢。司务长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炖了一只鸡,烙了白面饼,煮了米稀饭,做了一桌比较好的饭菜,宴请美军飞行员。王国藩和潘成焕陪同进餐。但美军飞行员不会用筷子,潘成焕将面饼夹上鸡肉,卷起来给飞行员吃,飞行员来了个三鞠躬,表示谢意。饭后,派游击队员站岗放哨,让美军飞行员甜甜地睡了一夜。
次日早饭后,王国藩和潘成焕正集合游击队,准备去挖飞机头时,有一位群众跑来报告,说日军来了。经了解,原来是驻宿县的日军,探明美军飞机坠落在大白圩村,派队来抢俘飞行员和飞机的。日军由宿县东关出发,乘4辆汽车到达浍河时,没有桥梁,即将汽车停放在浍河北岸的王湾村,留一部分人看守,另一部分人乘船渡河,直扑飞机着陆点。据群众报告,日军约有数十人。王国藩和潘成焕当即决定,坚决打退日军的进攻,决不让日军抢走飞机一个零件,尤其要保护好美军飞行员安全。具体战斗部署是:王国藩带一个排武装,在小张庄东侧南北沟打掩护;潘成焕带两个排武装打主攻。11时许,日军进入游击队伏击圈,前卫约10余人,后面跟随数十人。当日军迫近200米处时,发现有伏,有些惊慌,游击队乘机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双方激战20多分钟,日军伤亡多人,即拖着死伤人员逃窜了。游击队因武器和火力不如日军,加之又值秋收之后,无青纱帐,目标完全暴露。王国藩和游击队员潘成钢、邵洪3人英勇牺牲。
元月5日,宿南区游击队将营救的美军飞行员和飞机残余部件,派两个班武装护送到中共领导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名飞行员名叫瓦特,军衔少校。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期间,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政委邓子恢接见了瓦特少校。而后经过辗转,瓦特少校返回了美国。瓦特回国后,还转来信件,深深感谢宿南游击队对他的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