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导言

导言

安徽是个产粮大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早在4000~5000年前就有水稻和小麦种植。并且在巢县发现野生稻——禾鲁稻,在淮北地区发现野生大豆。安徽种植的粮食作物,除稻麦外,还有甘薯、玉米、高粱、黄豆、大麦、黍、稷和杂豆等。
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徽粮食并非充裕。同时,安徽又是个多灾地区,常受战祸的侵扰和自然灾害的袭击,经常发生灾荒。在大灾之年,人食树皮草根和“人相食”的现象并不罕见。民国时期,农民在政治上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产上水旱灾害不断,粮食生产水平依然很低。至建国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发展成为产粮大省。
建国后粮食生产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1949年全省粮食总产639.2万吨。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至1952年上升到891.5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末的1957年总产1027万吨;至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末的1962年,粮食总产下滑至670.7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后的1970年,粮食生产始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期末的1985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2168万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1987年,粮食总产达到2428.7万吨。粮食单产则由1949年的63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263公斤。安徽省从1980年开始,每年平均上调国家和支援外省粮食大都在25亿公斤以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