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其它机械

第四节 农用运输机械

一、手推胶轮车
1957年,合肥爱国铁工厂(合肥车辆厂的前身)开始生产推广半机械化运输工具——手推(拉)胶轮车,当年生产500辆,1958年生产800辆。1959年生产手推(拉)胶轮车的工厂增加了宁国县车辆修理厂、芜湖市车辆厂、南陵农具厂等3家,这年共生产1183辆。1961年生产厂家扩大到13家,年生产手推(拉)胶轮车28.3万辆、畜力胶轮大车0.24万辆。整个60年代,手推胶轮车年均产量在25万辆左右,但仍供不应求。70年代,生产手推胶轮车的厂家连同新增加的颍上县车辆厂共计14个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对手推胶轮车的需求量更大。1980年全省手推胶轮车年产89.5万辆,到1987年,全省手推(拉)胶轮车保有量达到443.6万辆。畜力胶轮车发展的最高峰是1977年,该年2.07万辆。以后随着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拖车的发展,畜力胶轮车的数量逐年下降,到1987年保有量仅有0.32万辆,比1977年下降84.54%。
二、农用汽车和运输车
安徽省在农业生产上使用载重汽车,始于1952年。当年只有国营方邱湖、正阳关、普济圩等农场配备有载重汽车。50、60年代,农用载重汽车发展缓慢,1961年全省仅有60辆、503马力。到1969年,全省也只有196辆、2.8万马力。这一时期,农用载重汽车主要是国家投资购买,在国营农场、国营拖拉机站使用。70年代,随着人民公社拖拉机站的发展,社、队拥有的农用载重汽车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80年底,全省农用载重汽车发展到4365辆、50万马力,相当于50、60年代发展累计总和的22.2倍。这一阶段主要是集体自筹资金购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进入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个体经营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到1987年,全省拥有农用载重汽车2.15万辆,151.69万千瓦(207.81万马力)。其中农户个体经营的有1.56多万辆、108.85万千瓦(149.22万马力),占全省农用载重汽车总数的72.82%。另有农用小型运输车1.24万辆、10.79万千瓦(14.78万马力),几乎全部为农户个体户所有。
三、拖拉机配套拖车
拖拉机配套拖车是随着拖拉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最早用于国营农场和国营拖拉机站。1970~1979年以社、队为主的农机集体经营期间,与拖拉机配套的各种大、中、小型拖车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79年,全省拥有与拖拉机配套的大中型拖车1.2万辆,小型拖车5.09万辆。1980年以后,随着农机专业户的发展,与拖拉机配套的拖车猛增。到1987年,全省拥有大中型拖车1.68万多辆,小型拖车24.64万多辆。按拖车载重量划分:有4吨、3吨、1吨和0.75吨、0.5吨等多种。
四、农用机动船
1979年以前,安徽农用机动船不足2000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出现了大量水上运输专业户。到1987年,全省拥有农用机动运输船2.31万艘、25.99多万千瓦(35.62万马力),载运量达64.4万吨。
安徽省农村运输机械情况见表5—4—4。
安徽省农村运输机械统计表

上一篇:第三节 脱粒机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