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气 象、地震测报
一、气象测报
1957年1月1日,成立炳辉县气象站。对气象要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测记录。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风、降雨、气温、湿度、气压、日照、地温、蒸发、冻土、雪深、雪压等。1958年起,每天通过广播向全县发布48时以内的一般天气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短期预报)。1962年起开始发布3天以外、10天以内的一般性天气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中期预报),同时开始发布10天以上的月、季、年天气趋势预报(长期预报)。县气象站还从1958年起对小麦、早稻、中稻、棉花、大豆、山芋等农作物的各生育期进行气候观测1982年起开始物候观测,观测项目有青蛙、苦楝、刺槐等。
二、地震测报
1975年海城发生里氏7.3级地震后,县科技办公室着手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第一个地震测报站于当年7月建于天长中学。次年5月县成立地震群测群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到6月,全县共建测报站39个,业余测报人员205人。测报手段大都是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等简易手段,宏观哨和浅水井点遍及各大队和生产队。8月,建立县防震抗震指挥部,9月,添置垂直分量磁力仪。1977年下半年,大部分测报站和宏观哨形存实亡。1977年4月成立常设的县地震办公室,同时建立中心测报站,中心站有陶磁偏角自记仪、水电导、光放大钢架电倾仪、80米深垂直地电、10米深地电和17米深地温6种观测手段。1979年10月建立铜城大溪庄皖07井观测站,用水位自动记录仪对水井水位进行连续观测记录。1980年由国家地震局验收合格,列入苏、皖、豫水井观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