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附录

安徽省农业爱国增产奖励办法



(一九五五年六月二十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一、为了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行农业“三改”办法,改进生产技术,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以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支援解放台湾,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并促进互助合作组织的巩固与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二、本办法以奖励大面积的增产(即全部播种面积或主要作物的播种的增产)为主,至于因创造发明或改进技术而获得小面积的高额丰产,并对大面积增产确有重大意义者,亦给予奖励。
三、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下列单位和人员,均为奖励对象:
(一)国营农场、拖拉机站、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个体农民;
(二)领导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人员;
(三)渔农、畜牧业生产单位和人员。
四、奖励标准:
(一)国营机械农场超过所在区同等土质的机械代耕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产量一成以上或非机械代耕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产量三成以上;国营示范农场超过所在区土质和耕作条件大体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产量一成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因地制宜地贯彻农业“三改”办法,积极改进生产技术,有显著成绩者;
2、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推动和帮助周围农民实行农业“三改”办法,改进生产技术,获得增产者;
3、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为国家积累资金有显著成绩者。
(二)拖拉机站认真履行代耕合同,超额完成代耕任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国家开支,充分发挥机器效能,不断提高代耕质量者;
2、指导服务区农民改进技术、增加生产和促进互助合作组织的巩固与发展有显著成绩者。
(三)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平均产量超过周围同等土质和同等条件(指国家贷款、贷种及机器代耕等)的社、组平均产量一成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积极实行农业“三改”办法,改进生产技术,获得显著成绩者;
2、及时总结推广生产经验,带动周围社、组和个体农民获得增产者;
3、改进领导,健全制度,使自己的社、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并帮助周围社组获得巩固和提高者。
(四)个体农民积极采用农业“三改”办法,改进生产技术,加工施肥,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因而获得显著增产成绩者。
(五)凡领导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人员,能正确贯彻与掌握政策,又为群众所拥护,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积极总结推广生产经验,指导群众改进生产技术有显著成绩者;
2、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带动互助组、个体农民,因地制宜推行农业“三改”办法,获得显著成绩者;
3、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积极发展和提高互助组带动个体农民完成增产任务者。
(六)渔业、畜牧业生产单位(包括场、站、社、组、个体渔、牧民、饲养户、配种户等)改进技术,增加生产有显著成绩者。
(七)在农业生产上(包括生产工具、技术等)的试验研究有显著成绩或有发明创造,具有推广价值者。
五、获得增产奖励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个体农民,除应具备前条规定的奖励标准外,还必须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遵守国家法令,服从国家计划,踊跃出售余粮,且能密切联系群众者。
六、评奖办法: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评比、审查、选送的办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各区、乡政府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空隙时间领导群众进行检查评比,发现与确定增产对象,并在收获时派员和吸收周围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个体农民(或渔业、畜牧业代表参加),组成检查组,查实增产面积和产量逐级上报。收获后选区为范围进行自报互评,将评出的增产对象及其事迹报乡人民委员会。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吸收各选区初选的增产模范参加,根据奖励标准进行复评,当选者即为乡增产模范由乡出榜表扬,并在乡增产模范中选出成绩显著者,将其模范事迹报区审核转县,经县审核认可,即为县的农业劳动模范代表,由县召开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进行授奖,并选出成绩优异者,将其模范事迹报专署审核转省,经审核认可,即为省的农业劳动模范代表,由省召开全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进行授奖。
(二)农场(养殖场、畜牧场、站)拖拉机站及领导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通过生产检查、工作总结进行评定,予以表扬,并选出成绩较大者,将其模范事迹报县、省人民委员会核准后,列为模范单位,并推选代表参加县、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七、奖品:分荣誉奖(包括光荣榜、奖状、奖旗等)与物质奖(农具、耕畜、奖金等)两种。
八、各县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参照本办法订出具体奖励办法。
上一篇:安徽省一九五三年农业丰产奖励暂行办法
下一篇: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暂行工作条例(草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