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行业

第二节 机床工具

一、沿革
1958年由一机部投资165万元扩建芜湖市红旗机床厂(现芜湖重型机床厂),生产普通机床。六十年代中期,该厂生产的立式金刚镗床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七十年代初,市通用机械厂创建,生产木工、锻压等机械。同时,一机部在芜湖布点生产重型机床。1972年,芜湖重型机床厂试制成重型落地镗床,填补了我国重型机械产品的一项空白。
八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行业由面向重工业转向为轻纺工业服务,成立了纺织机械公司,试制生产了热定型机、织布机等轻纺机械。1982年以来,又由普通机床和重型机床生产转向精密机床制造,先后研制生产了J7220立镗等12种新产品。同时,行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承包制,增强了企业活力。此间,成立了以芜湖机床工具行业为主体的皖南机械设备公司,加入了中国机床总公司、安徽机床工具公司等企业集团,开展地区性联合经营,扩大了横向联系和服务领域,提高了经济效益。
经过30余年的发展,芜湖机床工具行业已形成能生产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木工机械、机床附件等产品,在安徽机床工具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芜湖机床工具行业计有6家工厂,职工30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9人,固定资产原值2318.5万元,占地面积29.1公顷,建筑总面积102227m
2
,生产建筑面积58575m
2

1985年末,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52.5万元,占芜湖市机械工业的7.46%,实现利润217.4万元,上交利税239.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154元。从1958年至1985年的27年间,共生产金切机床9136台(其中大、重型机床1153台)、锻压设备2656台、木工机械4274台、机床附件47.5万件(套)、锻压刃具3万件、轻工纺织机械639台,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169.9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21515.4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2654.6万元。
二、产品
机床工具行业主要生产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木工机械、机床附件等类产品,其中镗床系列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竞争力。
1、金属切削机床
芜湖重型机床厂和芜湖市第三机床厂生产。
1953年,第一铁工厂(重型机床厂前身)试制生产了24寸牛头刨床。1958年,开始批量生产C618、C661、C918、C630等型普通车床。六十年代初,自行设计制造了NHC630、CN6136型普通车床、CB2型组合机床和C8430型轧辊车床。1962年,转产T716镗床。1966年,共生产立、卧式镗床282台,并出口朝鲜、坦桑尼亚等国。
七十年代初、第一机械工业部投资发展重型机床生产。芜湖重型机床厂试制生产了B2016双柱龙门刨床、T6220落地镗床(镗杆直径200mm、重110吨)、C5225双狂立式车床、T6213落地镗床、T6113卧式镗床等大重型机床和立式深孔珩磨机、薄壁切管机等20余种新产品。八十年代以后,金切机床进入“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的发展阶段,先后研制了以T716立镗为基础的T716A、T7220、T7220A、T7228、T7240立式精镗床系列及以T617卧镗为基型的TA617、TAB617、T61130、T649A卧式精镗床系列产品,使金属切削机床产品由普通型、大重型向精密型发展。同时,M428珩磨机首次采用微机控制系统,为产品向数显、数控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1958年至1985年间,共生产车床2455台、镗床5934台、磨床359台、刨床29台,销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
2、锻压机械:
始于1969年,芜湖电工专用设备厂试制生产固定台式压力机,继之生产双柱可倾压力机。七十年代始、自行设计生产闭式双点、单点机械压力机,填补了安徽省锻压机械产品的空白。同时,芜湖市通用机械厂试制生产了Q11型剪切机。
自1969年至1985年,共生产锻压机械2656台,其中机械压力机2202台,剪切机454台。
3、木工机械:
市通用机械厂生产。1974年,试制生产锯条磨齿机、开齿机、焊接机、辊压机等带锯附机。两年后试制生产跑车木工带锯机。八十年代初,自行设计生产MJ3198、A型普通木工带锯机。
自1970年生产起至1985年,共生产木工机械4274台,其中木工带锯机1317台,附机2957台。
4、机床附件:
机床附件由市机床附件厂生产。1969年,试制成功JS系列三爪钻夹头,填补本省机床附件生产的一项空白,后又试制生产DH、DG、DB、DX系列活动顶尖。至1985年共生产5个系列、24种规格机床附件产品。
1958--1985年芜湖市机械系统机床工具行业历年总产值发展变化图图3


上一篇:第一节 电工、电器
下一篇:第三节 仪器仪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