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引子

引子

芜湖电子工业始于1968年。当时,将濒于停业的安徽省轻工产品试销门市部转为市无线电元件筹备处,开始研制密封双连可变电容器,次年5月试制成功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同年10月,筹备处正式改为芜湖市无线电元件厂,职工18人。自此,始有专业化的电子工厂和产品。
七十年代初,在“电子中心论”的影响下,隶属芜湖市机械、轻工、手工、教育、商业等系统的18家企业,以厂中办厂、设点生产的形式,挂出了市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八厂和投影管厂、电容器厂、晶体管厂等厂牌,利用简陋设备,仿制生产一些简单的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来复式收音机等。1968年至1978年的十年间,国家基建投资仅227.3万元。因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低劣,加之分散管理等原因,生产长期徘徊,亏损达149.3万元。但经过十年艰苦创业,无线电一厂、三厂、五厂、晶体管厂、电子管厂等五个工厂得以巩固发展,并能生产无线电元件、半导体器件、电真空器件、整机等4大类7个系列140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其中开发了38种新产品,有8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2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职工861人,工程技术人员71人;设备594台(套),厂房1187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芜湖市的电子工业体系。
1978年4月,中共芜湖市委决定将分属各系统的电子企业归口机械电子局,设“电子工业科”,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电子工业持续调整,市场机制变化等多种原因,生产仍趋下跌,1982年,年产值仅348.6万元,亏损9.9万元。但在此期间,生产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产品开发逐步转向自行设计制造生产的大屏幕黑白、彩色投影管,内屏式高亮度平视管,三分量磁通门式磁力仪等37项军工、民用产品,在通讯广播、电视、地球磁场测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为电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年6月,芜湖市电子工业公司成立,形成了统一管理的体制。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制定了芜湖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重新调整了厂点布局和产品结构,并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加强企业管理--1984年5月至1985年6月,对所属企业进行整顿验收,全部取得市级“企业整顿合格证书”;二是坚持技术进步--1982年至1985年,从日本、香港引进三条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形成机械化和半自动化操作;三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4年,公司和企业层层签定经济承包合同。当年,电子系统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年产值1012万元,利润57.75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1559.7万元,比1984年递增45.2%;实现利润139.6万元,比1984年递增104.2%。无线电一厂1985年实现利润49.3万元,是建厂以来实现利润总和的6倍;无线电三厂198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299元/人,比全国电解电容器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15005元/人超8.6%。
17年来,芜湖电子工业经过起落、调整、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并被列入市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工业群体中占有了一定位置。至1985年,电子系统已有11个企业,1个科研所,1个联办电子职业学校;职工167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1人,占总数的8%;厂区占地面积8741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8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400万元;拥有各类生产设备1021台(套),3条半自动化生产线;能生产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电真空器件、整机等4大类产品,品种规格达350余种;并先后开发100余种电子产品。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有6种产品出口朝鲜、越南、香港、罗马尼亚等4个国家和地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